上班族买菜:线上线下平分秋色 日均买菜不超百元

10.04.2019  17:02

  买菜、烧饭,是每个上班族下班后都不得不面临的生存选题。部分传统菜场正升级为“人工智能”的无人菜场,靠“一掌通”刷手掌来支付。互联网模式下,生鲜电商和社区智慧微菜场也在上海大居配套建设中广撒网,用配送到柜、直送到家的方式来“围猎”传统菜场。记者了解到,为与互联网模式“打擂台”,今年沪上传统菜场正在铺设“前置仓”,解决配送到家“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年内或布点超百家。

   日均买菜不超百元 28%上班族自己买菜做饭

  “家门口有一个标准化菜场,不过因为下班太晚,唯有双休日才会到菜场里去买菜。”职工王小姐的手机里有数个APP,轮流切换消费,以解决工作日“填饱肚子”的难题。“盒马鲜生上的日日鲜菜品可以提前预订,算好时间后,下班前在手机上下单,笃悠悠坐地铁回家到家收菜、烹饪。半成品也是不错的选择。而诸如食行生鲜这样的配送到柜模式也比较方便,下班后到小区的自提柜中取菜。

  家住大华的陈女士原先一直是传统菜场的“忠实客户”,如今随着家门口的犁小农、上蔬永辉等生鲜菜品陆续开张,她也开始选择“走近路”。“大华菜场里的摊主熟悉了,距离近也愿意送菜上门,打个电话报菜名,鱼虾肉蛋就送来了。”陈女士告诉记者,“买菜要看新鲜、比价格,菜场和生鲜超市可货比三家。

  为了做好一份职工买菜调研,记者发出了一份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28%的上班族表示下班后会自己买菜做饭,有54%的职工是由家里其他人买菜做饭,另有17%的受访者选择叫外卖。

  调查显示,传统模式、互联网模式“平分秋色”,48%的上班族选择传统模式(传统实体菜场或商超)买菜,51%的上班族选择互联网模式(网络或手机APP下单)买菜。其中,39%的受访职工表示会去传统菜场现场选购,30%的受访职工选择由盒马鲜生等生鲜超市直送到家,23%的受访职工表示选择去超市买菜,社区智慧微菜场、人工智能菜场也是部分上班族的选择。

  在传统菜场买菜,受访者最关心的是新鲜(53%)、其次是品种多样(31%)、便宜(9%)、可讨价还价(6%)。通过网络或手机APP下单,最关心的是新鲜度(46%)、其次是食品安全(45%),最后才是价格(7%)。

  选择互联网模式、通过网络或手机APP下单时,49%的受访上班族表示因为配送方便,有42%的人表示节省时间,也有人认为价格便宜。其中,48%的上班族最喜欢盒马鲜生,21%的受访者最喜欢每日优鲜,14%的受访者青睐食行生鲜。

  平均每天买菜的费用在多少?53%的受访上班族日均买菜花销为51元至100元,34%的人日均买菜花销为50元以内,仅有12%的人日均买菜花销在101元以上。买菜的品种中,蔬菜、肉蛋禽类、豆制品、鱼虾蟹等水产都是票选较高的选项。另有10%的受访上班族选择熟食或半成品,5%的受访上班族选择其他。

   菜市”多业态共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围猎

  “在上海市场,传统菜场和互联网模式正平分秋色,多业态共存。从全市来看,互联网模式的社区智慧微菜场就曾有过一轮洗牌,‘厨易时代’逐渐没落、‘强丰’的规模较小,目前上海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社区智慧微菜场是来自苏州的‘食行生鲜’。”上海商务扶贫联盟理事长王华向记者指出,互联网模式下可以实现菜品的“标准化”,例如蔬菜、水果不再论斤销售,而是以每份200克至300克单份销售,冰鲜也是同样。“多种业态并存,且各有千秋。传统菜场依然有优势,预定制后配送到柜、直送到家的互联网模式也有受众。

  上班族买菜这件事,被互联网巨头“”上了。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中旬,美团低调上线了一款名为“美团买菜”的APP;3月28日,盒马在上海连开3家门店,分别位于上海白玉兰广场、五月花广场、三林东方懿德城。其中,位于五月花广场的盒马菜市便是盒马新推出的业态之一,这也是全国第一家“盒马菜市”,另外两家均为盒马鲜生门店。3月30日,饿了么和当红的生鲜电商叮咚买菜达成战略合作,并宣布买菜业务已进全国100城。

  互联网发力的同时,传统菜场还迎来了“人工智能”的“围猎”。去年,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菜场在上海长宁开业,这个位于长宁区芙蓉江菜场旁的“AI”菜场拢共约80平方米,采用手机绑定、输入“掌纹”,进行“一掌通”支付。今年,这一“AI菜场”的SKU单品已达到1000个,并成功转型为人工智能的无人菜场。

  “和试营业时相比,AI菜场的生鲜零售商品、日用品规模增加,主打高端净菜。其中,纯蔬菜有20多个品类,水果30至40种。”深兰科技项目经理葛先生告诉记者,进入正常平稳的运行阶段,接受度也逐渐提高,营业额已与普通的便利店无异。“为了迎合在实体菜场买菜的老年消费者,AI菜场里还是在‘无人模式’中增加了一名导购,以便对菜场进行整体维护和帮助不会使用的消费者。

  考虑到“一掌通”的指纹安全系数更高,人工智能菜场目前只“刷手掌”支付。“不单可以在无人的AI菜场里实体买菜,也可以通过一台移动的零售商务车送货上门。”葛经理告诉记者,可移动的零售商务车也是具有终端售卖模式的独立载体,可以落到任何点位后,作为独立的人工智能菜场来进行销售。“以芙蓉江路为例,配送半径一直延续到凌空SO鄄HO,延伸至外环。

  据披露,继芙蓉江店后,人工智能的AI菜场今年还将在沪持续布点,到今年年底,规模或达到10家。

   传统菜场装上“前置仓”年内中环以内铺设超百家

  传统菜场如何“突围”?王华告诉记者,今年,上海传统菜场正在进行一场变革,逐步从传统的线下实体销售和O2O相结合。“过去,传统菜场只是一种租赁模式。如今随着菜场的升级改造,标准化菜场也由过去纯物业租赁,推进到半参与经营的新模式。而O2O则引导传统菜场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和互联网同步的配送上门服务。

  在静安区的洛平菜市场里,市场经营思路正在转变。在菜场,每个摊位设有一个智能销售终端,配备上追溯和运营功能的台秤。这样一台具有菜品发布功能的“电脑”安装到摊位上,在菜场里也可以实现“线上接单、线上运营、兼具支付”的功能。什么菜卖得好、什么不好卖,销售也都一目了然。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也能通过智能终端来实现,一般可辐射菜场周边2公里、1小时送达。

  闵行区的黎安菜市场也在试点,方便附近职工,实现“线上接单、线下配送/自提”的销售模式。

  “通过智能终端的安装与升级,可解决传统菜场应对互联网模式的不足。但缺点是成本过高。”王华指出,如果本身有预算的标准化菜场,在其改造升级中可以考虑增加这样的智能终端设备;而没有预算的情况下,则可以考虑在传统菜场设置一个综合柜台,相当于安装一个“前置仓”,这样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当简单供应跟不上互联网大潮时,传统菜场也可以实现创新销售。

  “传统菜场需要探索真正的实惠和实用,重点在于怎么从生鲜和人工智能围猎的模式中走出来。要发挥传统菜场品类全、新鲜、多样性的优势。”王华指出,今年这样的“前置仓”综合柜台的覆盖率,至少遍布上海超100家传统菜场,在中环以内率先实现其“普适性”。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