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书院以"农"字为品牌 建设生态小镇
5月的书院,草长莺飞,瓜果飘香。这个地处浦东新区东南的农业镇,拥有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
“作为临港主产业区和综合区的主要承载地,书院镇将当好配角,服从服务好临港开发建设。”书院镇党委书记王新德说:“另一方面,我们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以农字为品牌,提出了建设科创书院、文化书院、生态书院、法治书院的‘四个书院’的发展目标,建设一个以农业为亮点的生态小镇。”
生态小镇“农”字头
天蓝蓝,水清清,书院乡间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生态书院,是‘四个书院’发展目标中的亮点和重点。”王新德说:“打好‘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及中小河道整治的攻坚战,是为建设生态书院打下基础。”
今年以来,书院镇存量违建已拆除28.4万平方米、2085个点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4%;61条中小河道两岸已拆除违建3.2万平方米,完成率79%。
“接下来,我们还要充分利用书院河道多、农地多的特点,全力以赴守好底线、补齐短板、优化生态。”王新德说。
在完成市、区级河道整治任务的基础上,书院对全镇1312条镇、村级河道,继续全面排摸疑似黑臭河道,形成“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探索村级河长制,做到“发现一条、整治一条、长效管理一条”,让书院的“水更清”;以临港森林小镇项目为抓手,“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新造林4300亩,努力打造天然“氧吧”,让书院的“地更绿”;把“塘北模式”打造成为“上海标准”,并带动7个村创建区级“美丽乡村”,让书院的“景更美”。
目前,书院镇90%以上农田流转到各村民委员会,在王新德看来,生态小镇的打造还离不开对农业、农业品牌的培育和培养。对此,书院镇还申报了上海市特色小镇。“我们的特色就是‘农’字头,亮点就是农业发展。”王新德说。
“书院镇余姚村的马兰头,占长三角地区80%的市场份额,具有定价权;乔占家庭农场最近刚刚成立了党支部,是浦东家庭农场中首家有党支部的农场;洋溢村的葡萄赞誉远扬,每亩地一年的经济收入达四五万元;田博8424的品牌瓜每年销售约20万箱,带动周边的2000户农民增收致富……”说到这些,王新德如数家珍:“书院镇58个家庭农场,一年四季都有蔬果成熟产出。下一步,我们要在‘党建+品牌+农户’模式上做文章。”
法治书院更和谐
“自开展拆违工作以来,书院镇没有发生一起因违建拆除引发的上访事件,真正做到依法拆违、和谐拆违、平安一方。”王新德说。
事实上,由于书院没有连片型的违章建筑,在违建形态上,以群众的零散违建为主,呈现出点位多、分布散的特点,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只能一家一户、一事一议做工作,造成整治难度高、耗时长、费精力。
如何高效平稳地推进整治工作的开展?王新德认为,这一方面需要在具体操作中积累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得益于前期土地管理、法治书院建设所打下的基础。
书院镇将社会稳定作为“五违”整治工作的大前提,把握法理情,对违建户主动约谈、沟通引导,对于矛盾突出的案件,“五违”整治办等部门提前介入讲清政策、妥善处理,防止矛盾激化。
此外,书院镇从2014年开始探索“律师进村居”工作模式,有效改善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也为目前拆违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接下来,书院镇将进一步深化“律师进村居”,拓展律师服务内涵,同时完善书院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室,加强普法员、调解员、志愿者等各类队伍建设等,以“法治书院”构建起一个和谐家园。
“北城南镇”留乡愁
书院镇规划分为三大板块,除了东大公路以南的主产业区以及由金桥集团、张江集团负责开发的综合区外,位于东大公路以北区域的书院分城区,规划用地面积10.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7.6平方公里生活区、1平方公里产业区、2.3平方公里生态协调区,定位是临港主产业区和综合区的生活服务配套基地。
王新德介绍,以临港大道为界,书院将呈“北城南镇”的建设格局。在临港大道以北,依托临港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的资源优势,打造以科创体验和展示为特色的科创新城。在临港大道以南,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动“南镇”开发,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的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之路。
未来的书院,将是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城镇。更特别的是,这个小镇将充满着“乡愁味道”。
对此,书院镇将依托已有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大力支持叶辛文学馆、上海书法家协会书院创研基地、复旦大学国学堂书院培训基地等高端文化项目,推动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同时,挖掘本土传统工艺、民间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致力于留住乡愁。
接下来,书院设想用3至5年时间创建“全国书法之乡”;挖掘更多的文化、军事、科技等领域的书院名人,形成书院的文化谱系;引进成熟的专业文化机构,打造专业化的、符合书院特色的文化品牌,赋予书院更多文化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