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书记"改造"烂摊子村" 帮助村民致富
周仁元(左一)听取村民对创建美丽乡村的意见和建议。
在金山区高楼村村委会会议室,有一副语言特别朴素的对联:“你下去我下去大家都要下去,你服务我服务大家都来服务。”这是村支书周仁元写的。
高楼村地处金山工业区西面,是一个经济薄弱村,原先负债累累,村级经济上不去,村里到处都是烂泥路、石子路,成了工业区内的一个“烂摊子”。2012年3月,工业区党工委对高楼村“两委”班子进行调整,原经济小区党支部副书记周仁元“临危受命”,调任高楼村党总支书记。
工作要上去,干部就要下去
上任第一天,老周按照以往的习惯,七点钟准时到了村委会,可掏出钥匙却怎么也打不开大门,原来锁早坏了,等了两个小时,村里仍然没有出现一名工作人员。九点过后,才陆陆续续有人来上班,可十点刚过,就有人不打招呼开溜,到了下午三点人全走光了。当时,高楼村账面存款只剩下5.8万元,还有40万元应付款欠着,办公室的沙发、办公桌都还未付钱,村干部已有四个月没发工资了……情况远比想的更糟糕,这让从来没有担任过村主要领导的周仁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凡事都要牵住“牛鼻子”,周仁元意识到,改变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是第一要务。他立的第一条规矩就是:我七点来,你们八点也要到吧,大家都要把每天的工作写清楚。在他主持下,新的“村规民约”问世了,沪郊农村第一个“村级小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财务制度规范了。而工作要上去,干部就要下去,相信办法就在群众中。于是,村委会里有了那副对联,周仁元还提出了“十个一点”的要求:“办公室待少一点,深入农户多一点;考虑自己少一点,关爱群众多一点;空话虚话少一点,实事好事多一点;扯皮推诿少一点,主动担当多一点;自以为是少一点,团结协作多一点。”
为此,周仁元想出了“两个吃饭头里”工作法,从以往“坐等”村民来反映问题,变成主动走出去了解民情。他要求村干部抓住村民回家吃中饭、晚饭这段时间了解民情。虽然是简单的聊天,却往往能“牵”出民生问题。作为村支书,他作出表率,几乎每天走出去,实地察看村部附近的民情和环境,下农田帮困难户干农活,到茶室与老人拉家常……中午休息时间,他骑着电瓶车,带着四处征求来的村民意见和建议,到村民小组进行座谈。在这位新支书的带领下,高楼村“两委”班子的工作作风终于有了明显转变。
“白色路面”修到村民家门口
在“两个吃饭头里”聊出来的全村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村民期盼的22公里石子路和10座危桥改造工程。高楼村区域面积5.1平方公里,偌大一个村子,却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通向村民家的多数是泥路或石子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共22公里的泥路,周仁元几乎每条都跑了两遍以上实地考察,他向村民们承诺:“给我两年时间,一定把村里的路修好。”村“两委”立即决定列入年度实事项目,周仁元积极与区建交委、发改委等职能部门沟通,争取村庄改造项目。2013年,高楼村完成了12公里“白色路面”,2014年又完成6公里,今年则全部完工,还整修了10座危桥,先后一共投入2100万元。如今,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
去年,高楼村还把1000户农户的老旧自来水龙头更换成节水型水龙头,为610户农户安装了多户联防警报器。同时,针对外来人口比例超过50%的情况,周仁元制定了新村民信息卡制度,村民组长、妇女组长、协管员组成专门的工作团队,通过定期走访,第一时间掌握动态信息,促进维稳工作。
“烂摊子”变成了先进村
为发展村级经济,改善村民生活,村“两委”动了不少脑筋。周仁元利用自己曾在经济小区工作12年积累的人脉资源,成立了由三位村干部组成的村招商引资工作小组并担任组长,2012年引进注册企业11家,增加村级财力18.9万元,2013年又引进注册企业24家,增加村级财力30万元。依据国家的农田复耕补贴政策,老周又动员和组织村民积极平整复耕土地,2012年上任当年就复耕102亩,2013年复耕122亩,2014年复耕168亩,先后获得复耕补贴1000多万元,为村级经济输了“血”。
在周仁元的积极努力下,高楼村作为市农村综合帮扶的经济薄弱村,与新街、运河、保卫、胥浦村联合投资组建了上海罡联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造血”机制,通过在工业区建标准厂房出租,三年各村每年可得租金45万元。近两年来,高楼村还兴办了四个家庭农场,支持鼓励大农户种植草莓、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帮助村民致富。
如今,高楼村不仅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而且许多工作都走在前头。从一个人人头疼的“烂摊子”,变成了小有名气的先进村,村务公开、民主决策等基层乡村建设成果全市闻名,“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和外来人口管理,也都是全区的先行试点村。
相比原来在经济小区,周仁元当村支书后的收入大幅减少,辛苦程度也大大增加,但他的事业心、责任心却有增无减。作为一名奋斗在最基层的党员干部,周仁元的体会是:“要想让高楼村更上一层楼,关键是干部要‘下楼’,心里要有群众,说话要算数,办事要有‘规矩’,做人做事要让群众信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