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三剑客":要做体面的文化人
图片说明: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做客东方网聊天室
东方网记者孙樱齐8月19日报道,2015上海书展第一天,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长江学者汪涌豪、“百家讲坛”鲍鹏山做客东方网聊天室,对新书《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展开了讨论。书展“三剑客”畅谈各自对传统文化的不同见解,倡导大家要全面吸收古典文化的精髓和教养,无论媒体人还是其他的文化工作者,要有自己的格调和情操,做一个体面的文化人。
骆玉明:见识本身就是文化人的价值所在
“也许在当今某些掌握权力和金钱的人看来,知识者是不被关注的人群,不具备‘能力’,媒体人也好,作家也好,教授也好,如今的文化人是“无足观”,处在边缘化的地位。”骆玉明在访谈的伊始便直言当代文化人的现实困境:如果文化人表达的只是允许被表达的内容,那么他们的价值何在?在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讨好金钱和权力的情况下,是否仍然存在一个话语空间?这是一种对文化人价值的追求和确认,是对美好事物的信仰。这个话语空间并不意味着对社会的对抗,而是保持一种对不良势力的批判和高贵的姿态。这种见识本身就是文化人的力量和价值,是一种不需要假借任何他物的自信。“人是一切价值的尺度”。作为该套丛书部分文章导读的撰写者,骆玉明尤其欣赏魏晋时代名人雅士高贵的精神风骨。
长江学者汪涌豪:“小桥流水人家”的情致反映国人柔软的心底
针对传统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多半是现实主义诗作的情况,汪涌豪指出了该套丛书的特别之处:“我们传统的语文教材充满了《三吏三别》,《卖炭翁》这样的现实主义力作来表达‘访贫问苦’,但是中国文化也有很大部分的精华在于“小桥流水人家”的精致和婉约,这反映了中国人心底柔软和优雅的那部分特质。有别于以往泛意识形态化的选材标准,我们对古典文化的认知比较全面,选材更能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总体风貌。”
“百家讲坛”鲍鹏山:古典诗歌与当代年轻人心贴得更近
“其实,古典诗歌离我们并不远,相反,在心灵上,是很近的。”在谈及古典诗歌会否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趣味产生隔阂时,鲍鹏山说,“我们根本不担心这套古典文学丛书在年轻人中没有市场,相反,大白话并没有准确传神地反映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恰恰是中国古典文化传达了他们心中最隐秘的情感和最细腻的感受。”鲍鹏山说,中国人的灵魂和传统乃至根基都可以在传统文化里找到滋养,情感在古典诗歌里也得以外化,一如三千年之前的《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表达了中国人最基本的情感特征、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