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开讲

30.11.2017  19:57

11月28日下午13:30,素有“复旦思想文化摇篮”美称的3108和3208教室再一次座无虚席。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开讲。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桑玉成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分别以“背景、愿景与前景:从总体上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题,带领本科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解渴的“思政课”:深入浅出 有意思 有认同

在3108教室,吴晓明梳理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作为大一新生,我觉得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基本停留在课本。但吴老师举了很多例子,很具体,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科学实验班2017级本科生朱天寅认为这堂课“新鲜有趣”。同级的赵瑀昊也有同感:“老师讲得很有意思,跟我之前想象的‘思政课’不太一样。跟着老师,我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纵深的认识,很是‘解渴’。”

桑玉成从背景、愿景、前景“三维图景”讲述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总体把握,认为党中央正在开始“补短板,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略,推进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进行”“以系统严密的举措,塑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以治国理政的实际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四方面举措,让中国的前景“可以预期”。

刘婧漪来自2017级技术科学实验班,桑玉成对主要矛盾变化的讲解让她联想到当下的社会热点:“老师说到新的矛盾涉及人们对公平、安全、正义的需要,而不再只是物质文化方面的,这能切中当下的现实,让我一下子理解了党的决策其实是和社会现状紧密联系的。”同班的陈疏桐则对数据更为关注:“在从严治党部分,桑老师列举五年内被调查处理的干部数据,让我们很直观地体会到五年来在治党上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进步。

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多学科汇集 从理论到实践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和鼓舞下,复旦大学掀起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形成了学习宣讲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近日来,复旦大学生热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普遍渴望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积极回应大学生期盼,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思想理论课教育,在加强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率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

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董雅华介绍,课程设计紧扣十九大“新的形势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布局”,以复旦大学正在推进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两大工程为契机,通过“三集三提”(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的研讨、备课和培训机制,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确保系列专题的课程教学效果。

课程采取专题式教学。未来三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国际关系、生态学等领域的知名学者陈学明、肖巍、杜艳华、马拥军、王义栀、李冉、郑长忠,还将先后以“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与改革路径”“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青年的战略使命”为题,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激励青年学子更好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