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结婚也要过房子这一关 从恋爱到结婚需三年
2011年,张乐天在搜集了近30年百姓生活资料后,在复旦大学成立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60多岁了,希望自己可以找点有趣的事情来做做。”张乐天口中“有趣的事情”,就是从百姓生活中发现社会秩序的谜,了解更多真实的中国。
从去年起,张乐天在复旦本科生中开书院研讨课《书信里的中国人》,他从资料室里精心选取三对夫妻和三位女青年在1950年代到1980年代之间的数百封信件。其中就包含1960年初的大饥荒时期,那对北京从事运输工作的年轻人热恋时期的通信,共80余封。
两名运输工人从恋爱到结婚,历经了3年时间。书信里,两人一直在说想早点建立美好的家庭,可为何却要经历三年?
张乐天笑着解释到:过去,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一般也需要2年时间,且要经历订婚环节。但那时候结婚并不比现在来得简单,最难的环节也是要有房子。偏偏那时候,有房子非常困难,也有许多年轻人因此错过一段好姻缘。“50年前结婚也要过房子这一关啊,我还以为只有我们这一代人才会遇到天价房价的问题呢。”90后们读着50多年前的书信,对那时的中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张乐天一直感慨,大学生们一整天坐在教室里读书,对当今中国其实了解很少,理解更少。如果不知道他们的祖父辈、父辈所生活的时代,自然对现在的中国社会秩序的理解存在偏差。“越来越多学生出国留学,知识体系中不少东西来自西方世界,对西方社会组织框架也更为认同。因此,我希望在正规的大学中建立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
《书信里的中国人》声名远扬到了波士顿,一名美国女生写信给张乐天,觉得从书信中读中国社会非常有趣,主动请缨到张乐天的课堂上做志愿者。于是2014年暑假,作为张乐天的助手,这位美国姑娘在复旦的校园里了解到了过去的中国社会。回到波士顿后,她还发动周围的中国人来阅读书信,结果波士顿地区竟然有30多人报名。为了满足美国学生的需求,课程利用视频,为这些波士顿地区的中国学生讲解书信里的中国人。
不仅为了年轻人,资料中心的成立也有张乐天的“不甘心”:中国的故事,美国人讲得最好;中国的学问,欧洲人做得最好。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学问,首先需要资料基础,建立独特的资料库,张乐天和他的团队迈出了第一步。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整整70多平米的房间里摆满了资料,其中大部分都是当年人们“手写的文字”!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已经引起了国外学术机构的高度关注,目前,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与复旦大学成立了社会生活联合研究中心,法国高等社会研究院等都向张乐天递出橄榄枝,世界著名的学术出版社BRILL出版社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出版30卷《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长编》的框架协议。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一定是把研究者放进去,把个人放进去。当你理解别人时,实际上也在通过别人的镜子反观自己,当你对自己了解更多时,理解别人也会更好。我做研究,愿意把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的生命资源融入进去,在工作中去体验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来自你内心的理解,越是挖掘内心的,越是有价值。”张乐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