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思想之花在欧洲绽放之“起”篇:我校师生赴比利时参加中欧智库研讨会

17.09.2015  16:30

新闻中心讯 当地时间9月15日上午,“中欧40年:新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欧智库研讨会”在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开幕,本次研讨会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四川大学联合主办。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欧洲议会对华关系委员会主席莱嫩等出席论坛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率团出席论坛。杨燕怡在论坛开始前与刘承功一行亲切交谈。论坛由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副校长Jan Cornels主持,我校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经济学院、国际问题研究院、丝绸之路研究院、复旦发展研究院等的专家学者代表及外事处、孔子学院办公室、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国留学生工作处等部门相关项目负责人和学生代表参加了论坛。欧盟委员会“让·莫内教授”、我校欧洲研究中心荣誉主任知名学者戴炳然教授主持了分论坛的学术讨论。

杨燕怡在致辞中表示,国家对本次研讨会的举办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第三届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系列活动之一。杨燕怡指出,中欧关系既有连续性,也有创新性,当前中欧双方正以建交四十周年为契机,使中欧关系继往开来,更上一层楼。今年为“中欧伙伴年”,杨燕怡提出,“首先要举办好今年第17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及其引领的三个机制性对话――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增进互信,凝聚共识。其次是推进中欧的务实合作,全面实施《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重点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尽快就人员往来便利化达成协议,大力拓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信息通讯、城镇化建设、金融和“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提升合作质量和水平”。杨大使认为,从地理上看,欧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终端。从地位和作用看,欧洲应当也完全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合作者。杨燕怡强调,上述这些问题都应当成为复旦大学等高校智库与欧洲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

欧洲议会对华关系委员会主席莱嫩是欧洲议会主管对华关系的重量级议员,他愉快地回忆了今年七月刚刚结束的访华,对前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致辞中指出,在中国高科技产品在欧洲市场日益良好的表现以及当前欧洲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等背景下,中欧关系如何长足发展、如何更好地对接中国政府的各项政策,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等,更加需要来自双方知名学府智库间的“深度思考”。莱嫩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并希望中欧学者能加强研究与交流,促进欧盟的发展议程同“一带一路”政策更好地对接与融合,从而发挥叠加效应和倍增效应,促进互利共赢等提供更多智力支撑。莱嫩主席还特别希望复旦大学等中国高校的青年学生,能更多学习英语以外的语种,为将来实现中欧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Jan Cornels副校长在主持中也非常认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介绍了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在本科两年级学生中间就开设的中文学习课程并且是欧洲最早开展中文教育的高校之一。

论坛上,来自我校及欧洲各知名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学者围绕中欧和平与安全伙伴关系、中欧增长与发展伙伴关系等两个分论题展开了研讨并就双方感兴趣的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交换了想法。当天下午,刘承功一行还出席了在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厅举行的“中欧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工作会议”,戴炳然教授,欧盟委员会“让·莫内教授”、我校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青年学者代表、国务学院刘春荣、张骥及外事处处长朱畴文等参加了上述活动。

新闻背景:2014年4月,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期间,我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和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约,共同建立“布鲁塞尔中欧研究院(BACES,the Brussels Academy for China-European Studies)”,该研究院设立在VUB校园,旨在打造开展中国和欧盟研究、教育、培训、咨询等活动的学术平台。对于此创新的“3+1”合作模式,华为公司还特别出资,在BACES设立“华为当代中国研究讲习教授”,以支持开展学术对话和文化交流活动。同年9月,在北京钓鱼台举行的第二届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大会上,机制中欧双方主席刘延东副总理和时任瓦欧盟教育、文化、多语言和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在四校校长的陪同下,共同为布鲁塞尔中国与欧洲问题研究院(BACES)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