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女排国手千里之外关注垃圾分类,更有外国网友为上海人民操碎了心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已近三周,上海人民逐渐习惯了定时定点、分门别类扔垃圾的节奏。而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座城市推行垃圾分类的决心和成效。
荷兰的垃圾分类收运时间表(本页图片来源:马蕴雯社交媒体)
今年上半年刚正式宣布退役的原女排国手马蕴雯,虽然身处千里之外的荷兰,却是对家乡上海的新闻了如指掌,这不上海垃圾分类新规刚执行,她就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荷兰的垃圾分类规则,兴致盎然地和家乡的朋友们进行“技术探讨”。
曾是上海女排的当家球星的马蕴雯,由于美国籍丈夫、曾是中国女排体能训练师的雷特·拉尔森目前加盟荷兰女排,因此她跟随雷特一起旅居荷兰。才到了荷兰不久的她介绍说:“这里的垃圾分类除了每周四要自己把塑料制品包括塑料瓶挂在门口之外,其他的垃圾可以装进分类垃圾袋,随时扔进自己家的分类垃圾桶,垃圾车会按照时间表来收。”根据她晒的照片来看,当地基本上是一户一栋住处,因此无需居民定点去投放垃圾。
“我们家应该是偷懒了,就把厨余和纸分开,不过我们会把牛奶盒的塑料盖子拧下来,纸盒另外分。玻璃瓶啤酒瓶等要自己投到家附近的统一回收点。”马蕴雯感叹说,荷兰的垃圾分类感觉还不是太难,相比之下上海的分类规则要复杂很多。
不过总管世界各地的垃圾分类规则,上海还真算不上最难的。
看看各地网友晒出的垃圾分类表,比如号称垃圾分类最彻底的日本,某些地区规定:厨房内的垃圾,需将垃圾中的水完全滤去;炸过东西的油,需将布和纸张浸入油中,或使其凝固;纸尿布,需先将污物冲到便器内,之后揉成小团,以避免其影响卫生;硬纸板类,需将其折好,用纸绳捆成十字形等。看来,垃圾分类在日本还是门手艺活儿。
上海人民的垃圾分类这件大事,从外媒到外国网友都在关注着。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上海正式施行严格彻底的垃圾分类制度之前,当地居民早就已经行动起来。每天早7时到9时,晚6时到8时,身穿马甲的志愿者会来到各小区,帮助居民分门别类扔垃圾。日媒认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此次实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垃圾分类新规,必将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有望成为中国各地学习借鉴的典范,并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而得知上海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日本网友们的反应是这样的:
为了资源再利用,垃圾分类无论如何都是有必要的。
虽然花时间又很麻烦,不过我觉得以这样的形式固定下来也是一种方法。
中国这才刚开始执行么?希望中国人能坚持执行下去。
路透社则认为,上海垃圾分类立法是中国向污染宣战的关键一环。
New China TV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表“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视频并引发网友热议。国外网友直呼,中国干得漂亮!
再来看看更多国家和垃圾分类“不得不说的故事”吧!
瑞典:靠“抢垃圾”年赚上亿美元
瑞典在垃圾处理方式上也很有特色,家庭合作,分工明确。孩子们负责回收瓶瓶罐罐,周末带上自己的“战利品”,投入超市门口的回收站,可在超市冲抵现金购买他们最爱的糖果。
厨余垃圾、普通垃圾,则由夫妇们分类扔进相应的回收管道。管道与地下垃圾处理系统相连,垃圾会以70公里/小时的速度被“吸”走并传送到指定收集点。
在瑞典一些小区,厨房水槽下面安装了餐厨垃圾粉碎机,被粉碎的厨余垃圾通过专用管道输送至地下收集箱,堆积到一定量后,再由垃圾运输车将其送至沼气厂。每10公斤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可产生相当于约1升汽油的沼气。
英国:不会“垃圾分类”恐遭罚款
在英国,每家每户都有至少3种颜色的带滚轮垃圾桶,并且垃圾桶上还会有各家的门牌号码。垃圾桶由Cherwell(相当于中国的社区居委会)统一制作,居民自行购买。垃圾回收费用为一年145镑。每周回收的垃圾桶颜色不同,这周收绿桶,下周收蓝色和褐色的桶。
对于分类不合格的垃圾桶,垃圾车拒绝回收,并贴上黄色的纸条,告诉住户此种颜色的垃圾桶只能用来装哪一类垃圾。
垃圾车一周只来一次,如果被拒绝回收,就只能等到隔周才能有机会清空垃圾桶了。专门负责监督垃圾回收方案执行的警察还可以当场开出100英镑罚单。
而像树木花草、桌椅板凳、衣柜大床、旧家具电器、油漆罐旧衣服、塑料用品等大型和特殊的垃圾都必须由居民自己送到垃圾分类场。
德国:垃圾分类好似“科学实验”
德国自1904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至今已走过115个年头。德国垃圾利用率高达83%,位居全球第一。
德国的社区居民每年要定期缴纳管理费用,其中就包括了垃圾回收费用,即谁生产谁买单。
德国垃圾分类非常细,对不少初来德国者而言,垃圾分类着实让人头疼。就拿葡萄酒瓶、啤酒瓶、果汁瓶和矿泉水瓶来说,它们都是瓶子,却有不同归宿。
按照相关法规,葡萄酒瓶要扔到特定垃圾桶中;啤酒瓶可送到指定地点回收;果汁瓶要当作塑料包装垃圾处理;带有回收标志的矿泉水瓶则属于可回收垃圾。
(部分图文综合自环球网、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等)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