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百姓架起“便民高效”之桥

10.11.2016  17:33

   2016年11月3日,上海市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工作现场会在宝山区召开。会议展示了近年来宝山区在劳动人事争议效能建设工作中取得的各项成果,通报了全市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的意见》(沪人社仲[2016]184号)文件精神的具体情况。

 

      “没想到打官司只花了10天的时间,还不用来回跑!”手持劳动争议调解书,张师傅向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原来,张师傅是宝山杨行一家运输公司的驾驶员。年中,公司因资金周转问题拖欠工人们好几个月的工资,大老板却避而不见。听说讨工资“打官司”要大半年的时间,这可把张师傅愁白了头。后来听同厂的工友们说,宝山区推出新政,就近“打官司”,还能快速处理,张师傅和工友们这才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找到杨行镇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并告知实际情况。调解员徐老师第一时间和单位取得联系,和老板“摆事实、讲道理、说法律”,最终,老板同意在2个月内付清所有员工的工资。而张师傅不用“两地奔波”,由调解员现场为他们进行委托接待、申请仲裁等一站式服务,并直接由区仲裁院安排仲裁员至杨行为杨师傅一行当场置换调解书,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10天解决争议,凸显了劳动仲裁便捷、高效的优势,也颠覆了老百姓心目中“漫长维权路”的传统观念。面对这样“便民高效”的服务,杨师傅连连称赞,而这,只是宝山区创建劳动人事争议效能建设示范中,众多工作举措、工作亮点中的一个。

   据悉,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跃居亚洲最大邮轮母港、打造“上海烯谷”、成立钢铁互联网集聚地,宝山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总目标,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区域发展不断优化,而经济转型带来的阵痛之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关停并转、减产、裁员,也导致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近三年来,宝山区每年发生劳动争议数量都超过6000件,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2015年5月,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启动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工作,宝山区作为上海市唯一的示范点参与创建。创建目标确定后,宝山区紧紧围绕“场所设施标准化”、“人员队伍专业化”、“制度流程规范化”、“信息应用现代化”和“工作管理品牌化”五个方面全面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首创“调裁一站式”  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调处机制

   为践行“有争议、先调解”的工作理念,宝山区在14个街镇园区均成立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并配备专职调解员和标准化调解室,实现基层调解横向“全覆盖”,让老百姓能够就近先行调解。此外,宝山区还设立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外地劳动力劳务纠纷调解委员会,成立餐饮、物流行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以及卫生局、教育局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逐步形成以“街镇调解为基础、人民外劳调解为两翼,行业事业调解为补充”的网格式、多元化争议调处机制。现调解组织已指导辖区内746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设立企业预防调解联络员共1697人,切实发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第一道防线”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调解体系“便民高效”的作用,宝山区还在全市首创“委托接待”、“先行调解”和“调解文书置换”等新政,当事人向所在街镇递交仲裁申请材料,即可完成整个仲裁申请流程;在街镇签署调解协议后,由仲裁员直接下基层现场置换调解书,实现了调解仲裁“一站式服务”。

  
      开设“便民仲裁庭”  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开展巡回庭。宝山区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设置临时性办案场所,开启就近庭审的庭审模式。目前已在杨行、月浦、罗店、大场、淞南五个区域启动巡回庭132个。实行假日仲裁庭。假日仲裁庭主要针对不便在工作日开庭的当事人。2015年11月,就劳动者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案件首次启动“假日仲裁庭”,现该举措惠及劳动者14名。开设家门口仲裁庭。“家门口”仲裁庭是在用人单位住所地或劳动者所在居、村委会开庭处理争议的模式,主要适用孕期女职工、行走不便的劳动者以及集体争议。2015年12月及2016年6月,仲裁院分别就一起工伤案件及一起确认劳动关系案件启动“家门口仲裁庭”,获得劳动者的点赞。

   打造“互联网平台”  提高争议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为借助互联网平台,提高争议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宝山区还推出众多线上品牌。线上预约。借助区行政服务中心网上服务厅,在全市率先推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预约申请平台,当事人可通过互联网点击调解申请或转入仲裁,或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网上预约功能,实现争议调解仲裁“E站式服务”。线上交流。通过组建辖区企业交流QQ群,实现与企业人事的沟通交流。通过开发“和谐调解”手机APP平台及上架推广、优化升级,对下载用户提供用工指导,提供各调解委员会的地图索引。线上提醒。宝山区通过与第三方签订技术合同,搭建全市首个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短信平台。通过该平台向当事人发送短信提醒,向当事人提供案件受理时间、开庭时间及裁决文书的快递编号。线上调解。当事人可通过“宝山公信仲裁”的微信公众号申请网上调解,仲裁员将开辟“聊天室”询问调解意愿和具体方案,并安排当事人签署调解协议,提高调解效率。线上监管。宝山区在全市率先开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信息管理和人员管理系统,可在线监督调解流程、扫描上传文书材料、及时跟踪案件处理、即时调取法规案例,落实对案件处置的内部监管和线上监督,提高案件处理质量。

   发挥“品牌影响力” 全面提升机构公信力

   一是着力打造“和谐调解”文化特色。塑造“和为贵、和为先、和为本”的品牌理念,贯彻“待人接物讲和气、化解争议送和风、处理结果求和顺”的“三和”工作法,为当事人提供“就近、就地、快速、便捷”的争议解决途径。如杨行镇立足抓组织、抓队伍、抓管理、抓品牌的“四抓手”,推出“李老师热线”、“相约星期五”、“企业接待日”等品牌服务,促进镇预防调解工作的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和特色化。大场镇实行“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法,将劳动监察协管、劳动争议调解、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三个部门“化零为整”,确保案件零推诿。高境镇始终遵循“”、“”、“”三字经,“”字抓源头、“”字促服务、“”字见笑颜,积极处置劳资矛盾。罗店镇通过四个“第一”——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上报情况、第一时间安抚情绪,实现重大、群体性争议的及时介入。淞南镇通过“源头规范、调解宣传和回访指导”的“三步走”方法,打造争议预防调解绿色通道。张庙街道坚持每案一记,将法律法规的应用理解和调解心得体会形成一本“调解宝典”。月浦镇通过线上的“王叔叔和调热线”和线下的“小徐有约企业接待日”,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协调等环节入手,实现和谐劳动关系。二是不断丰富“公信仲裁”品牌内涵。以“秉公办案、取信于民”为工作理念,提倡“仲裁工作人员常怀公心,办案程序公开透明,以达到公正办案的效果;仲裁工作要讲诚信,仲裁机构要有威信,以此获得当事人的相信”。开设“公信仲裁”讲堂。组建宣讲团,在全区各街镇、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累计开展宣传43场。提供“企业定制讲堂”服务,通过案例形式开展专题讲课,为企业答疑解惑。推行“公信仲裁”建议制度。通过邮寄、约见和上门等形式对争议单位进行仲裁建议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目前已向721家企业送出仲裁建议,占涉案单位的10.53%。出版“公信仲裁”季刊。以焦点关注、法条解读、案例剖析、形象展示四大板块介绍关注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推出“明星调解员手札”,展示调解心得;介绍仲裁院的人员风采和办案语录,目前已出版季刊17期。开展“公信仲裁”社会公众日活动。将每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定为公众活动日,向社会公众开放一日工作情况,倾听各界人士对仲裁工作的意见建议。两年多来,区仲裁院接待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企业家、劳动者等不同类型的“社会访客”,“零距离”参观窗口和观摩庭审,对于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纳、认真研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指导,不断提高办案效能。发布“公信仲裁”微博。利用“宝山发布”发布微博信息近80条。内容涉及政策解读、维权指南、工作举措等,发挥“仲裁小贴士”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

   整个创建过程中,宝山区始终坚持以“五化”为工作目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坚持高质高量圆满完成,坚持各项工作有创新、有亮点、有措施、有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果。今年1-10月,全区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212件,与2015年同期的5779相比,下降了9.81%;办事效率提高了,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仲裁机构的平均审理期限为23.31天,比法定期限缩短了22.69天,比2015年的27.50天缩短了4.19天;办案质量提高了,90.16%的争议案件在调解、仲裁后实现了“案结事了”,起诉法院的案件,差异率仅为3.16%,无一例裁决的案件因程序违法而被撤销;调解员队伍稳定了,人员流失率从6.06%降到了5.26%;机构的公信力、影响力扩大了,2016年街镇园区内企业邀请仲裁院定制讲堂10余场,多家大中型企业因关停并转事宜提前邀请仲裁院上门指导、商榷。

  

  (稿件来源: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花磊)

  

   2016年11月3日,上海市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工作现场会在宝山区召开。会议展示了近年来宝山区在劳动人事争议效能建设工作中取得的各项成果,通报了全市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的意见》(沪人社仲[2016]184号)文件精神的具体情况。 “没想到打官司只花了10天的时间,还不用来回跑!”手持劳动争议调解书,张师傅向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原来,张师傅是宝山杨行一家运输公司的驾驶员。年中,公司因资金周转问题拖欠工人们好几个月的工资,大老板却避而不见。听说讨工资“打官司”要大半年的时间,这可把张师傅愁白了头。后来听同厂的工友们说,宝山区推出新政,就近“打官司”,还能快速处理,张师傅和工友们这才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找到杨行镇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并告知实际情况。调解员徐老师第一时间和单位取得联系,和老板“摆事实、讲道理、说法律”,最终,老板同意在2个月内付清所有员工的工资。而张师傅不用“两地奔波”,由调解员现场为他们进行委托接待、申请仲裁等一站式服务,并直接由区仲裁院安排仲裁员至杨行为杨师傅一行当场置换调解书,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10天解决争议,凸显了劳动仲裁便捷、高效的优势,也颠覆了老百姓心目中“漫长维权路”的传统观念。面对这样“便民高效”的服务,杨师傅连连称赞,而这,只是宝山区创建劳动人事争议效能建设示范中,众多工作举措、工作亮点中的一个。    据悉,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跃居亚洲最大邮轮母港、打造“上海烯谷”、成立钢铁互联网集聚地,宝山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总目标,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区域发展不断优化,而经济转型带来的阵痛之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关停并转、减产、裁员,也导致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近三年来,宝山区每年发生劳动争议数量都超过6000件,处于高位运行的态势。2015年5月,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启动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示范工作,宝山区作为上海市唯一的示范点参与创建。创建目标确定后,宝山区紧紧围绕“场所设施标准化”、“人员队伍专业化”、“制度流程规范化”、“信息应用现代化”和“工作管理品牌化”五个方面全面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首创“调裁一站式” 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调处机制    为践行“有争议、先调解”的工作理念,宝山区在14个街镇园区均成立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并配备专职调解员和标准化调解室,实现基层调解横向“全覆盖”,让老百姓能够就近先行调解。此外,宝山区还设立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外地劳动力劳务纠纷调解委员会,成立餐饮、物流行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以及卫生局、教育局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逐步形成以“街镇调解为基础、人民外劳调解为两翼,行业事业调解为补充”的网格式、多元化争议调处机制。现调解组织已指导辖区内746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委员会,设立企业预防调解联络员共1697人,切实发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第一道防线”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调解体系“便民高效”的作用,宝山区还在全市首创“委托接待”、“先行调解”和“调解文书置换”等新政,当事人向所在街镇递交仲裁申请材料,即可完成整个仲裁申请流程;在街镇签署调解协议后,由仲裁员直接下基层现场置换调解书,实现了调解仲裁“一站式服务”。    开设“便民仲裁庭” 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开展巡回庭。宝山区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设置临时性办案场所,开启就近庭审的庭审模式。目前已在杨行、月浦、罗店、大场、淞南五个区域启动巡回庭132个。实行假日仲裁庭假日仲裁庭主要针对不便在工作日开庭的当事人。2015年11月,就劳动者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案件首次启动“假日仲裁庭”,现该举措惠及劳动者14名。开设家门口仲裁庭。“家门口”仲裁庭是在用人单位住所地或劳动者所在居、村委会开庭处理争议的模式,主要适用孕期女职工、行走不便的劳动者以及集体争议。2015年12月及2016年6月,仲裁院分别就一起工伤案件及一起确认劳动关系案件启动“家门口仲裁庭”,获得劳动者的点赞。    打造“互联网平台” 提高争议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为借助互联网平台,提高争议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宝山区还推出众多线上品牌。线上预约。借助区行政服务中心网上服务厅,在全市率先推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预约申请平台,当事人可通过互联网点击调解申请或转入仲裁,或通过微信公众号链接网上预约功能,实现争议调解仲裁“E站式服务”。线上交流。通过组建辖区企业交流QQ群,实现与企业人事的沟通交流。通过开发“和谐调解”手机APP平台及上架推广、优化升级,对下载用户提供用工指导,提供各调解委员会的地图索引。线上提醒。宝山区通过与第三方签订技术合同,搭建全市首个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短信平台。通过该平台向当事人发送短信提醒,向当事人提供案件受理时间、开庭时间及裁决文书的快递编号。线上调解。当事人可通过“宝山公信仲裁”的微信公众号申请网上调解,仲裁员将开辟“聊天室”询问调解意愿和具体方案,并安排当事人签署调解协议,提高调解效率。线上监管。宝山区在全市率先开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信息管理和人员管理系统,可在线监督调解流程、扫描上传文书材料、及时跟踪案件处理、即时调取法规案例,落实对案件处置的内部监管和线上监督,提高案件处理质量。    发挥“品牌影响力” 全面提升机构公信力    一是着力打造“和谐调解”文化特色。塑造“和为贵、和为先、和为本”的品牌理念,贯彻“待人接物讲和气、化解争议送和风、处理结果求和顺”的“三和”工作法,为当事人提供“就近、就地、快速、便捷”的争议解决途径。如杨行镇立足抓组织、抓队伍、抓管理、抓品牌的“四抓手”,推出“李老师热线”、“相约星期五”、“企业接待日”等品牌服务,促进镇预防调解工作的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和特色化。大场镇实行“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法,将劳动监察协管、劳动争议调解、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三个部门“化零为整”,确保案件零推诿。高境镇始终遵循“”、“”、“”三字经,“”字抓源头、“”字促服务、“”字见笑颜,积极处置劳资矛盾。罗店镇通过四个“第一”——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上报情况、第一时间安抚情绪,实现重大、群体性争议的及时介入。淞南镇通过“源头规范、调解宣传和回访指导”的“三步走”方法,打造争议预防调解绿色通道。张庙街道坚持每案一记,将法律法规的应用理解和调解心得体会形成一本“调解宝典”。月浦镇通过线上的“王叔叔和调热线”和线下的“小徐有约企业接待日”,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协调等环节入手,实现和谐劳动关系。二是不断丰富“公信仲裁”品牌内涵。以“秉公办案、取信于民”为工作理念,提倡“仲裁工作人员常怀公心,办案程序公开透明,以达到公正办案的效果;仲裁工作要讲诚信,仲裁机构要有威信,以此获得当事人的相信”。开设“公信仲裁”讲堂。组建宣讲团,在全区各街镇、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累计开展宣传43场。提供“企业定制讲堂”服务,通过案例形式开展专题讲课,为企业答疑解惑。推行“公信仲裁”建议制度。通过邮寄、约见和上门等形式对争议单位进行仲裁建议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目前已向721家企业送出仲裁建议,占涉案单位的10.53%。出版“公信仲裁”季刊。以焦点关注、法条解读、案例剖析、形象展示四大板块介绍关注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推出“明星调解员手札”,展示调解心得;介绍仲裁院的人员风采和办案语录,目前已出版季刊17期。开展“公信仲裁”社会公众日活动。将每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定为公众活动日,向社会公众开放一日工作情况,倾听各界人士对仲裁工作的意见建议。两年多来,区仲裁院接待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企业家、劳动者等不同类型的“社会访客”,“零距离”参观窗口和观摩庭审,对于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纳、认真研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指导,不断提高办案效能。发布“公信仲裁”微博。利用“宝山发布”发布微博信息近80条。内容涉及政策解读、维权指南、工作举措等,发挥“仲裁小贴士”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    整个创建过程中,宝山区始终坚持以“五化”为工作目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坚持高质高量圆满完成,坚持各项工作有创新、有亮点、有措施、有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果。今年1-10月,全区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212件,与2015年同期的5779相比,下降了9.81%;办事效率提高了,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仲裁机构的平均审理期限为23.31天,比法定期限缩短了22.69天,比2015年的27.50天缩短了4.19天;办案质量提高了,90.16%的争议案件在调解、仲裁后实现了“案结事了”,起诉法院的案件,差异率仅为3.16%,无一例裁决的案件因程序违法而被撤销;解员队伍稳定了,人员流失率从6.06%降到了5.26%;机构的公信力、影响力扩大了,2016年街镇园区内企业邀请仲裁院定制讲堂10余场,多家大中型企业因关停并转事宜提前邀请仲裁院上门指导、商榷。      (稿件来源: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