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演员为6个孩子表演,这个团队为特殊儿童搭起一座“可爱的农庄”
拿起扫帚为农庄做个大扫除,采摘色彩鲜艳成熟诱人的蔬果,和土拨鼠“偶遇”玩耍,伴着欢快的歌唱体验劳动的乐趣……近日,专为特殊儿童打造的沉浸式戏剧《可爱的农庄》被搬进董李凤美康建学校,3名演员、1名现场伴奏围绕着6个孩子,以全方位的环境营造,让他们在农庄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也感受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突如其来”。
《可爱的农庄》最初是英国班布洛剧团针对脑瘫和唐氏综合症儿童所创作,由中国福利会发起、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打造的“海星之愿”计划将其引进并进行本土化移植。《可爱的农庄》中文版在首度亮相之后,还将在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华师大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三所区属辅读学校进行巡演。
图片说明:《可爱的农庄》剧照官方图
每个小观众都是“VIP”
和寻常演出“景动人不动”的观赏模式不同,《可爱的农庄》则是人随景动,观众永远置身在戏剧场景中。而演员则围绕观众表演,将他们视作戏剧中的一部分。
“你好,耿耿!”表演从打招呼开始,孩子们的名字一早被确认明白,并迅速被编入歌曲中,仿佛“度身定制”。6个孩子,逐一被“邀请”入戏,孩子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在乐音刚起时就兴奋地站起来,有的则从最初紧张地扭过脸到后来慢慢放松微笑,演员们并不强迫介入,而是始终保持距离围绕在他们身边,用歌声、微笑、谨慎的触碰来放松他们的戒备,建立友好关系。
全剧,就打招呼环节就用了10分多钟。但正因为有了充分的前期铺垫,小观众似乎适应了这种身份转换,慢慢进入角色。他们会在和演员眼神接触时露出微笑,也能积极参与帮忙打扫农庄、搬运食物。
然而,农庄也并非总是平静,伴随着轰隆隆敌机来袭的声音,小观众们跟随剧情“躲进”森林里,每个人躲在一棵大树下。小蜜蜂“嗡嗡嗡”地出动,叮上他们的脸庞、胳膊、脖颈,痒痒的。头上,会有树叶、羽毛、花瓣飘落,掉在头上、停留在肩膀,凝滞紧张的氛围便得以缓解。
图片说明:《可爱的农庄》剧照官方图
认清生活的真实很重要
昨日,班布洛剧团的艺术总监克里斯托弗也随团指导,并在演出后对表演进行了调整,譬如:当孩子们走向你,或想要拨弄你的琴弦时,不要避开或者退让。我们通常会选一把不那么贵的琴,因为孩子们时常会好奇地过来扫弦。又如:当他们扑向你,你为避免他们受伤可以退开,但是不要转身,而是面对他们避让,这样也可以随机应变,不止于让他们跌倒。
专为特殊儿童打造的沉浸式戏剧,并不似人们想象的那样平和甜蜜,剧中有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忙碌,也会有“敌机来袭”随时平静,克里斯托弗说:“我们不是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关爱过度的假想世界,而是要帮助他们融入真实。”本来,真实的生活就是无常的,而所谓的“敌机来袭”不过是在戏剧情境中给他们带来可控范围内的刺激,紧张和恐惧也是自然情绪的一种,“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特殊的孩子,都被父母过度呵护,这样是不对的。他们要适当地‘受惊’,但其实这种恐惧感不过是一瞬间,若他们能跨过去,就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新民晚报记者朱渊)
图片说明:班布洛剧团在为特殊儿童打造的沉浸式戏剧方面很有经验
记者手记|给特殊儿童搭一座戏剧乐园
《可爱的农庄》本土化制作启动于去年11月,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邀请克里斯托弗开授大师班课程,并从近百名学员中筛选了8人,组成了本土化剧组。在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英国导演团队又飞往上海三次,对演员进行培训和排练。
据悉,《可爱的农庄》中文版是“海星之愿”本土化计划的第一步。之手,剧场还将与班布洛剧团继续联手,对自闭症儿童沉浸式戏剧《暴风雨也不怕》进行本土化制作。上海儿童艺术剧院总经理梁晓霞表示:“引进剧目的成本压力很大,可以持续演出的时间也比较短。通过本土化制作,一方面减轻了部分成本压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长期在国内演出。我们希望不仅是给小朋友带去一次美好的舞台体验,也让他们的家长可以真正的放松,享受艺术带来的温暖。”(朱渊)
图片说明:《暴风雨也不怕》也将进行本土化改编
相关链接:“海星之愿”
“海星之愿”这个名字来自于班布洛剧团艺术总监分享的一个故事。在英国的一个海滩上,每次涨潮都会有无数海星被冲到海滩上。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这些晾在海滩上的海星就会被晒死。有一个妇人每天都在坚持做一件事情:捡起海星,将它们丢回大海中。
有人觉得她这样做是没有意义,问她:“你一个人,到底能够救得了几个海星?”她的答案简单坚定:“对于我手上的这只海星来说,我做的就是百分之百的有意义。”
“海星之愿”的灵感就是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项目覆盖受众虽然小,但是对于能够覆盖到的每个孩子来说,给他们带来的关注是百分之百的。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和理念,倡导以平等的眼光去对待和关爱特殊儿童群体,最终打造一个充满“爱、鼓励、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