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为何越来越离不开都市现代农业?

17.06.2016  20:48

 

  2012年4月,首届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在本市浦东召开,这是农业部第一次以都市现代农业为主题,专门面对大中城市召开的现场交流会。以此为标志,进一步明确了都市现代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都市现代农业的先行者,上海在我国都市现代农业探索之路上的领跑示范地位也得到进一步明确。

  日前,时光辉副市长在本市领导干部“三农”工作专题研讨班开班动员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推进本市现代化都市农业进程的重要意义。

  探索实践证明,都市现代农业是大中城市改变农业弱势地位和格局、实现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

  你也说都市农业,我也说都市农业,作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为何越来越离不开都市现代农业?是城市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城郊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是现代农业“突围”进城,还是城市形态“扩张”入村?是都市农业对城市发展的诱导,还是城市升级对农业转型的倒逼?我觉得,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建设工程和不断发展的开放农业概念,有必要让都市人群特别是都市搞农业的人群对其生成缘因、内在动态、产出形态、发展趋势等问题,想清楚弄明白。

  一、城郊型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究竟有啥不一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大城市为依托,为都市经济社会服务的都市农业概念逐步形成。但我国都市农业总体上处于城郊型农业阶段,其功能仍以满足基本的城市农副食品为主,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不过这并不排除个别城市和个别地区提升都市农业层次的现实性,上海的实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种现实性的存在。

  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城郊型农业的高级阶段,都市农业与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城郊型农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以城市需求为依托,以提供鲜活副食品为目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处于不断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地区,在本质上越来越难与城市相区别,城乡界限的这种模糊,使城郊型农业的提法本身就名实不副。更为重要的是,城郊农业仅具有的单一的副食品供应功能,只是为城市服务,仍脱离于城市之外,与城市的经济运行没有形成必要的勾连,即并没有成为城市的一个有机整体,而都市农业则可满布现代大都市,没有明显的生长地域边界(理论上,绿化农业、公园农业等涵盖整个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区域,都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上,都市农业除了生产、经济功能,还具备生态、社会、文化功能;在产业融合度上,都市农业可以融通一、二、三产业,而且这种融通由于其本质上与城市生活经济运作已融为一体,变得十分必要和容易。

  简而言之,都市现代农业是城市文明与农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农村经过长期分化和高度发展之后,在更高层次的一种融合,是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多种需求与生态环境优化为主要目标和功能,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体现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探索。

  二、大都市为何越来越离不开都市现代农业?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经过城市需求召唤和市场洗礼,经过与城市发展进程的摩擦和碰撞,由城郊农业转型升级的本市都市现代农业,已不再拘泥于GDP总量占比上的“微不足道”,而自信于城市运转市民需求上的“必不可少”,不再不知所措,不再忐忑不安,而变得重任在肩又从容自信。

  从“微不足道”到“必不可少”,这种从容自信从何而来?

  我们说,与传统意义上的城郊型农业相比,都市农业是一种兼具多种功能,注重自然资源保护和知识资源利用的新型农业形态,有学者认为,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都市农业进行分析,便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都市对农业的依赖,从而印证都市农业在城市整体健康发展中的价值。

  传统的农业生产,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人类的劳动投入和物资装备投入建立起来的人工经济系统,利用环境资源的自然生产力,生产各种农产品,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生态环境只是被人们看作提供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和支持系统,是一种财产。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表明,经济与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之间,越来越密不可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孤立的经济体系本身,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

  因此,现代经济学,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倾向于将环境和社会包容进来,形成一个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的大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经济、环境、社会系统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就是要求经济、社会、社会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与社会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可持续发展要求环境和社会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服务与推动,要求城市经济、环境、社会之间协调有序发展。城市化地区人们的眼光越来越转向农业,要求都市农业提供多样化的功能,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经济系统的有效运转和不断发展进步。

  都市农业的兴起和发展,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推进城市经济——环境——社会之间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的有机统一。(以上观念引自王培先《都市农业及其在上海的发展》一文)

  三、都市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愿景是什么?

  都市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城郊型农业,它融合了现代都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有社会、生态、文化功能等,集中体现了大农业的思想。

  可以说都市农业总体是一种发达状态的农业,其产业结构的显著特征是由现代城市生活水平、产业发展水平而造就,其指向除满足城市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外,还须满足居住环境、精神享受、产业发展的要求。

  另外,其作为全方位开放的农业类型,具有在生产、消费、市场、流通等方面,全面与国内国际交互开放的实力与能力。

  在与城市融合度上,不但在其地域上,其生产观念、生产方式上,乃至产品、资金、技术、人才,都与城市逐步融为一体。

  由于开放度、与城市融合度等本质特征的存在,都市型农业完全有可能成为现代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并有可能逐步与城市二、三产业接轨。对此,世界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发展的现实已经有鲜活的实例证明。

  可以预见,都市型农业最终将摆脱弱质产业的地位,成为城市非弱质产业俱乐部中的重要成员,完成从“弱丑穷”到“强美富”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