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困难重度失智老人活有“尊严”
——上海市红十字会开展困难重度失智老人救助项目纪实
“失智老人”是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尊称。重度失智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差,躯体合并症多,同时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失智失禁老人,由于经济拮据,有的只能以旧布尿片代替卫生尿裤(垫),较差的护理条件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家庭环境。
从2009年起,上海市红十字会在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通过深入的调研试点,在全市实施了“社区困难失智老人关怀服务项目”。项目实施至今,全市红十字系统共筹措资金3400多万元,为21万人次的居家重度失智困难老人提供了人道救助服务,享受项目救助的家庭已逾1万户。
让失智老人用上护理用品
【情景回放】每个月底,家住普陀区的王老太就会准时收到统一配送来的护理用品,包括纸尿裤、尿片、床用护理垫片等。每当此时,她脸上总会露出难得的笑容,断断续续地说“谢谢噢、谢谢噢”。
【寻源探究】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根据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的数据,经过推算,目前上海老年痴呆症患者达20万左右。如何帮助这些老人特别是经济条件不好的老人走好人生最后一程,是上海市红十字会一直思考的课题。
2008年1月,上海市红十字会对卢湾、黄浦、普陀、宝山、奉贤5个区、11个街镇的失智老人数量和病情进行了排摸,对困难家庭失智老人的护理需求进行了调研。2009年底,选择基层红会力量相对较强、困难人群相对较多且处于城乡结合区域的普陀区4个街镇进行试点。 2010年上半年在全市18个区(县)的30个街镇进行试点;下半年扩大到全市161个街镇。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底,正式向市政府申请2011年市政府实事项目,获得了批准。通过一年的努力,共为全市5000名重度失智老人配送了护理用品。
在试点和完成政府实事项目过程中,上海市红十字会确定了“自愿申报,委托承办,统一标准,试点推开”的原则,统一了“申请条件、审批流程、服务内容、招标采购”,制定印发了《社区开展困难失智老人关怀服务项目管理办法(暂行)》,分批对各区(县)红会及街(镇)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建立了项目管理数据库,形成了一套立体的红十字社区救助项目工作方法,确保了项目的落实。政府实事完成后,及时将该项目转化为了长效机制。
王老太所在的居委干部说,红十字会开展的这个项目与老龄化社会要求相吻合,能使失智家庭得实惠、基层组织得人心、周围居民受感动,密切了群众和政府的关系。
让老人家属学会老年介护
【情景回放】7月3日,一堂老年介护培训在奉贤区南桥镇社会事业中心举行。“脑血管老人易出现肢体畸形等并发症。要经常给老人变换体位和拍背,每2小时一次,每次约5分钟,病人睡姿宜采用侧卧位……”,这是培训师张华吉在给困难失智老人家属及看护人员上课时的一个片断。
【寻源探究】老年介护是集社会学、心理学、护理学及人体功能与疾病等多种交叉学科理论与实用技能于一体新型学科,通过培训可提高老人家属及看护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据市红十字赈济救护部滕桂香部长介绍,困难失智老人的护理主要是由家人及护工来承担,缺少专业的护理知识。市红十字会在为困难失智老人提供护理用品的同时,还注重对其家属及护工同步进行介护培训。
担任老年介护培训任务的师资,都是经过市、区两级红十字会精心选拔产生的,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每次培训,培训师都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演示。同时,注意让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现场演练,力求用较短的时间,学会老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家住杨浦的张阿婆,长期卧床不起。老伴以前每天坚持为她擦洗、喂饭,但时不时仍会遭到张阿婆的抱怨。直到参加了区红会组织的介护培训后,才明白老人护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才知道失智老人除了科学的护理方法外,还需要精神交流。
上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孙大红说,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上海现有的老年护理机构已难以满足老人的护理需求。上海市红十字会将以此项目为抓手,加大介护培训推广力度,力争让更多的社区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得到专业的培训。
让志愿者有服务平台
【情景回放】7月12日,闸北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张勤冒着高温酷暑,身穿红十字马夹,佩带红十字志愿服务证,来到了她对口服务的张大爷家中,看望老人,并向家属、护理人员了解了护理用品的配送、使用情况。
【寻源探究】志愿服务,是红十字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红十字会工作的一项核心业务。
“社会上不缺志愿者,缺少的是好的项目和平台”,上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磊说。
实施“社区困难失智老人关怀服务项目”,为红十字志愿者开展服务、奉献爱心搭建起了平台。为此,各区(县)红十字会普遍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由街(镇)红会指定专人(或志愿者)负责护理用品的接收、派发和统计;居(村)委会红会干部、“项目”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相对稳定的对口服务关系。每月30日前,由供货单位将下月度的服务用品送达试点街(镇),再由各居(村)委红会干部或红十字志愿者将服务用品送至服务对象家中。同时,志愿者不定期上门看望老人,向家属、护理人员了解情况等,跟踪护理用品的配送、使用情况等。
上海市红十字会还组织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和具有医学背景的志愿者,对困难失智老人的“家庭收入、疾病诊断、居家照料”等情况进行审核,使项目实施有了专业、直接、有效的监督机制。
不少的居民在目睹项目志愿者的服务后,深受感动,他们说帮助困难失智老人是一项的实实在在的爱心工程、为民工程,感谢红十字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辛劳和奉献。
2011年1月,上海市红十字会委托第三方调研公司对500户失智老人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评估。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9.6%的家庭对此项服务表示满意。
2012年,在上海市社会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社会建设研究会联合开展的“喜迎十八大——2012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评选”活动中,“居家重度失智困难老人人道救助项目”,从全市26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12上海社会建设优秀创新项目”。
家住闸北区的孙玉兰老人辞世后,她的家人专门写信给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感谢红十字会、感谢志愿者、感谢社会各界为重度失智困难老人提供的救助服务。
(上海市红十字会 刘颖 刘贵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