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全面开放注入新动能
业内人士指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吻合,开放连接着国内、国外,对推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均有着重要意义。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不仅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这将为中国全面开放注入更深层次的内涵。
明年中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在日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开放受到重点关注。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了8项重点工作,其中就包括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业内专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了重大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此进行了延展与细化。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中国因应国际和国内形势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与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相适应,不仅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为中国全面开放注入更深层次的力量。
统筹国内和国际需求
“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开放作了大量表述。会议指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其中包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在接受 国际商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统筹国内和国际需求的结果。从国内来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要通过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来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从国际来看,虽然中国已经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的基本框架,但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开放准入、营商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制约了中国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赵晋平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内容之一,持续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 研究院 研究员陈凤英表示,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势,中国在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全球化的跟随者逐步成为参与者、引领者,并且向世界供给更多的“公共产品”。中国只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才能与新的国际形势相匹配,扮演好中国在全球中的新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放在整个棋局中的意义和地位更加重要。”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吻合,开放连接着国内、国外,对推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
加速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会议指出,中国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意味着开放正在进入新的阶段。”陈凤英表示,从过去对外开放,到双向开放,再到全面开放,不仅体现在开放领域和空间布局的变化上,更体现在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等更深层次的变化上,在过去近四十年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全面开放将更注重提质量、上水平,全面提升全球竞争力,树立新的国家形象。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必须理解其深刻内涵。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不久前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全面开放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分析人士认为,具体而言,各地各部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需要更深刻理解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主动作为,将更高水平的开放思想观念落到实处。进出口方面,需要更加注重结构平衡,注重提升质量,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让贸易更加顺应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吸引外资需要跳出老路子,更加彰显制度优势、打造更好营商环境;对外投资需要把握好量和质的关系,提升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体要做好“三门”功课:一是“门外”,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加速推进 自贸区 建设,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二是“门口”,要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等领域开放,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成为向全球开放的新平台。三是“门内”,要通过自贸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自由贸易港等建设,加快进行制度创新,打造改革和开放的高地,推动国家级经开区等园区建设,加速打造新产业。
作者:吴力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