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地质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研讨会扫描
两天前如期而至的第一场大雪并没有停住脚步,冬天的寒意还是抵不过深秋的暖意。
被乌鲁木齐人俗称“科学院”的大院是由横纵两三条街道组成的大片区域,这里绿树成荫、研究机构密布,人文气息浓厚。外表朴素的新疆科技厅干部培训中心坐落其中。
上午10点30分,会议室已经气氛热烈,大家抢着说话,如同外面蓝天如洗、暖阳高照所带给路人的好心情。“中蒙地质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研讨会”在这样的气氛下召开了。
会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办公室和新疆矿业联合会组织,蒙古国地质矿产部、蒙古国立大学和科布多省、巴彦乌列盖省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两国代表分坐会议主桌两侧,会场其他座椅也被参加会议的各个单位代表坐满。
新疆科技厅对外科技合作处处长聂志强介绍完参加会议的主要代表,蒙古国9位来宾中,抛开他们的行政身份,主持人特别强调了他们7位博士、两位硕士的头衔。
会议开始,新疆科技厅副厅长、国家305项目办公室主任段生荣做了开篇主旨讲话。他介绍,去年8月应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11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蒙古,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里程碑。结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两国间已经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基础上,两国加强地质学合作是必然的。新疆通过阿尔泰山、东天山和蒙古国相邻,我们都围绕着这些山脉共同生活,地质特征是相近的,很多矿有共性。
“希望中蒙地质科技合作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大家成为常来常往的朋友。”段生荣说。
蒙古国矿业部地质政策处处长巴达尔措特·巴勒多尔吉接着用英语发言,由国家305项目办公室副主任马华东担任翻译,巴达尔处长一边指着幻灯一边介绍蒙古国地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们国家1∶100万地质填图已经基本完成,1∶5万地质填图完成34%,1∶100万重力填图完成22%等。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基础地质工作没有完成,即便是完成的,也是不同时期做的,要把它们汇集到一起也是很困难的。”巴达尔处长也说出了合作的愿望,成矿带是一个统一的区域,两国应该研究、对比和连接在这些区域的地质成果,形成一个统一的“中亚成矿带”概念和认识。
蒙古国立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系主任巴特·伯德博士首先介绍了由其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其中最主要的是5国编图,即1∶500万中亚地质图。这项规模庞大的工作由蒙古、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5国科学家参加,目的是想把广袤的亚洲北部和东部的地质特征统一起来。这项工作去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地质大会上介绍了阶段性成果。“我们计划在2016年南非召开的第35届世界地质大会上进一步发布工作成果,而其中位于新疆和蒙古的这片区域是该项目的主要部分,我们有必要借助今天这个平台加强联系和沟通。”巴特·伯德说。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徐兴旺博士开始发言。他的幻灯图文并茂,在中蒙边界两边多年的奔波,积累了大量微观数据,他的幻灯里有中蒙边界新疆哈密地区琼河坝斑岩型铜矿的内容。他介绍,琼河坝地区大量的斑岩型铜矿特征,和蒙古国南戈壁省欧玉陶勒盖也就是世界第二大铜矿的成矿特征相似,如果从地质认识上,应该是新疆东准葛尔成矿带的东延,新疆的地质工作者有必要把欧玉陶勒盖铜矿的特征吃透,并在东准区域的找矿中予以应用。
科布多省代表达姆金多勒吉随即用生疏的俄语问:你们会不会继续这个(指琼河坝)研究?得到徐博士肯定的回答后,他表示双方可以合作。会后,他发的名片上还写着“JINST UUL”地质公司的总经理头衔。
徐博士在中亚构造略图里将横跨俄罗斯、中国和蒙古的主要地质构造统一连接标注,比如斋桑泊-额尔齐斯-主蒙古大断裂,富有新意,与会蒙古国专家纷纷拿起相机和手机拍摄。
这次会议为双方的地质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他们都想知道同行的工作成果,中蒙科学家们分别落座在长桌的两边,他们凝视对方,仔细聆听着,他们多年探索的区域代表了雄伟的阿尔泰山的西面和东面,现在火花碰撞在一起:到底地质上是如何连接和对比的?科学家们求知的欲望是如此强烈和急切,从下面的对话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段生荣:我们之间的合作应首先从加强地质科技合作开始,现在这个合作已经上升到经济和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巴特·伯德从他的一堆材料里拿出一张英文打印的纸稿,急忙插话:“主任先生,我们这次带来了一个扩大合作的建议草案,和你刚才提出的这个加强科技合作的建议非常吻合,我会前已经给了会务组,请他们尽快翻译好后给您过目。”
段主任马上问:“请问你们的归程安排好了没有?什么时间回?”
巴特·伯德:“我们后天走。”
段主任停顿片刻:“在你们回去前,我们就可以给你们的建议草案一个原则性的答复。”
……
近年来,借助新疆的地缘、人员、资源优势,中蒙双方已经在多边领域积极开展地质矿产领域的科研合作,其中中哈蒙俄“四国六方”机制是深化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历经15年的发展已日益完备,由中国新疆、蒙古科布多省和巴彦乌列盖省、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和阿尔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州6方参与,这个机制也是新疆科技厅首倡,于2000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研讨会,2002年在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别拉库里哈举行的会议,成立了“我们共同的居住地—阿尔泰”国际协调委员会。
15年来,两国共召开了7次国际研讨会、13次国际协调会议,目前已进入科技合作向经济技术合作转化的重要阶段。而中蒙间新疆和蒙古西部的两国间双边合作还刚刚开始,目前只有两个立项批准的项目,“蒙新河狸保护研究”和“中蒙地质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可以说新疆和蒙古地质科技合作的空间还很大。
中蒙地质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是推动双方合作的有效方法,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省、巴彦乌列盖省和新疆毗邻,矿产开发优势明显,双方合作的互补性很强,合作优势明显。
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丁汝褔博士多年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工作,在他的汇报中他强调阿尔泰山的成矿带划分,是一个跨国界的区域大范围的工作。“比如阿尔泰山最南部成矿带为:南阿尔泰-萨吾尔-准葛尔北-北塔山-戈壁阿尔泰贵金属和有色金属成矿带。其中北塔山位于新疆和蒙古交界处,戈壁阿尔泰属于蒙古,其他部分主要位于新疆境内。”
丁博士还为本次会议一口气提出了6项建议:开展重要矿床考察与研究、地质资料共享与借鉴、方便地质标本带回中国研究、阿尔泰造山带的对比和连接、特殊景观区如浅覆盖区化探找矿方法试验和矿床找矿评价。
科布多省的代表介绍了蒙古西部阿尔泰山地区优势矿种,主要有矽卡岩型金矿床、热液型银锑铜矿床和石英脉型钨矿床。
不知不觉已经是晚上7点了,新疆科技厅国际合作处处长董平做了一天的总结,他说随着中蒙国家间信任的加深,随着我们双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地学上的合作应该得到加强,尤其是阿尔泰山和东天山的研究,今天该下班了,我们明天接着说。
是啊,明天的乌鲁木齐仍然会以暖暖的秋意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中蒙间的地质科技合作在国家间战略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趋势下充满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