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国际化,是否一定要西药化?

13.02.2017  12:32


  上海和黄药业生产的中药胆宁片即将进入加拿大市场,又一次引发了中药国际化这一话题。中药要走向世界,是否一定要西药化?中药的国际化,还存在哪些困难和瓶颈?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和中药企业负责人。
   中药的科学内涵,需要现代“”诠释
  有人觉得,西药结构清楚,作用靶点单一,是否可以把中药西药化来加快国际化进程?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果德安研究员说,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错误理解,好像一说起国际化言必称西药化。“西药多为单一化合物,而绝大多数中药是复方配伍而成,这也正是中药发挥作用所在,否则就不是中药了。中药要走向世界,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去说明中药为何有效才是最重要的。
  “《本草纲目》《伤寒论》这些经典中医药著作,别说外国人不懂,就是许多中国人也不甚明白。中药的科学内涵,需要现代化,也需要用现代‘话’去诠释。”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卫东多年来致力于复方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就拿中药讲究的“君臣佐使”来说,其中的科学内涵就远非三五句话能说清楚的。《神农本草经》里记载:“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这些经由历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的中药精髓,需要用现代科学语言去向世界阐释和传播。
  “中药的国际化,是用有疗效的中药让全世界患者受益,而不是非得西药化。”张卫东说,胆宁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西方国家对于胆结石的治疗没有什么疗效好的西药,而胆宁片不仅可以保肝利胆,生产企业还用现代语言作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容易进入西方国家市场。
   从种植到流通,都需要标准化管理
  中药给人的感觉有点“”。药材就有寒性热性平性之分,几十味药材熬成一碗又黑又苦的汤剂,究竟是哪一种成分起了作用?多年来,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说不清道不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药走出国门。而中药国际标准的缺乏,使得西方国家往往以西药或食品的高标准来苛求中药。
  “中药的国际化,标准要先行,方能保证安全和质量可控。”大年初二,果德安带着三个中药通过了欧洲药典的专家评审。而就在上个月,因为制订了第一个进入美国和欧洲药典的中药标准,果德安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了给出中药的科学证据,他们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中药“指纹”图谱库,用“全成分”来进行唯一的身份识别。为了弄清一味中药究竟哪一成分起效,他们开展体内代谢研究,引入蛋白质组为主的系统生物学方法,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
  我国六味地黄丸的生产厂家有300多家,就算对原料进行了身份识别,如何保证加工过的中药成品里一定含有地黄呢?“从种植炮制到储存流通,是一个长链条,都需要标准化。”张卫东认为,标准化和质量密切相关,如果不用标准化来控制,很难保证不同批次中药的质量稳定性。
  另外,中药讲究药材地道。吉林的人参、云南的三七,质量就是不一般。“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道出的是,季节不同药性也不同。毫不夸张地说,中药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材本身的质量。上海和黄药业总经理周俊杰说:“如果不引起重视,药材的质量问题将会成为中药发展的瓶颈。”由于野生药材的减少,中药现在作为农副产品种植,但因为栽培不规范,出现了滥用杀虫剂和重金属超标现象。土地也要休养生息,不能连续种植,但有的地方急功近利盲目播种,使得中药质量连年下降。
  “要想中药成品质量可控,只有一条路可走,从源头抓起。” 周俊杰介绍,从2010年起,上海和黄药业开始“走出去”,与一些正宗中药材的出产地,共同建立药材种植基地,通过规范化管理,来提高中药原材料质量,目前已初见成效。据悉,国内一些销售额比较大的中药企业都开始自己种植药材。
  张卫东说,从野生采集到如今的人工栽培,中药材质量的评价研究还远远不够。我国的《中医药法》日前正式诞生,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但这一法典比较宏观,对于每种药材的种植规范等尚无细化规定,希望不久能出台细则加以完善。
  三七的茎叶理应不入药,但因难以识别,仍有人这么做。中药蟾酥,一千克卖到近三万元,就有人把面粉掺进去。这种行径,既坏了中药名声,也影响了中药的国际化。作为新近成立的“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南方)”的首席科学家,果德安希望用10年时间把所有常用中药都纳入这一平台,真正发挥第三方质量评价的作用,让造假无处可藏。
   不要妄自菲薄,借鉴中医思维方式
  除了胆宁片,上海和黄药业还有一个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冠心病药物:麝香保心丸。它由宋代名方苏合香丸改良而来,2016年销售额达到17亿元。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去年1月刊登了和黄药业多年合作者剑桥大学关于麝香保心丸创新研究的一篇综述文章。
  “现在比较流行日本的汉方药,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在中国的传统方子上做了加减,在日本也只是作为补充疗法。麝香保心丸在我国的市场份额远超日本的救心丹,我们对中药不要妄自菲薄。”周俊杰介绍,两个月前,日本一批汉方药企业前来学习参观,彼此做了交流。
  有人说,西医是对抗医学,中医是顺势疗法,不无道理。中医药学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将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用药主要是调动人自身的康复能力。中药只要辩证诊治配伍得当,副作用比较少。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更是整体观和辨证观的集中体现。
  张卫东教授认为,中药的现代研究可以运用西药的分析手段,但更要借鉴的是中医的思维方式,即辩证诊治和整体观念。这样的研究路线图,更容易同时被东西方所接受。现在西药对于一些复杂疾病,没有好的治疗手段,相信复方中药在未来会有更大用武之地。(作者:黄海华) 【来源】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