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贸易规模10年内将达5000亿美元

07.12.2015  14:01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的重要讲话。拉共体轮值主席国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拉共体候任轮值主席国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加勒比共同体轮值主席国巴哈马总理克里斯蒂先后致辞。

习近平指出,中拉论坛是一个新生事物,犹如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苗,要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双方精心培育。这次会议的成果将集中反映双方对推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政治共识,确定今后5年中拉开展整体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具体措施,并为论坛建章立制。

习近平指出,拉美和加勒比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地区之一,地区各国更加重视发展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各国友好合作关系,为中拉关系全面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将给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增长机遇、投资机遇、合作机遇。我们要共同努力,实现10年内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在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的目标。

建议

中拉合作要考虑不同利益诉求

习近平就中拉论坛未来发展提出4点建议。

一是坚持平等相待的合作原则和友好协商、共同建设、共享成果的理念,打牢整体合作的政治基础。

二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牢牢把握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争取早期收获,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

三是坚持灵活务实的合作方式,通过双多边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是坚持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充分考虑相关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

论坛

两天论坛将签3个成果文件

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1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是“新平台、新起点、新机遇——共同努力推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和拉共体成员国及地区组织外长或代表、中方相关部门负责人等500余人将围绕双方整体合作和中拉论坛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3个成果文件。

据新华社

盘点

中国与半个地球的合作

中国已与非盟、阿盟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多边合作,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人口之和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粗略计算,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多边合作,涉及人口约40亿,超过全球人口的一半。

中非合作论坛

成立时间:2000年

长期机制:部长级会议,每三年举行一届

成员国与人口:中国、与中国建交的50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涵盖人口22亿(含中国),近世界三分之一人口。

合作内容:中国政府宣布减免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0亿元人民币债务、设立“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等举措、承诺向非洲国家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重点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

成立时间:2001年

长期机制:元首理事会,每年一次例会

成员国与人口:中、俄、哈、吉、塔、乌6国,算上中国,成员国人口总和为15.25亿,占世界人口的1/4。

合作内容:主要是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与人文合作。其中,安全合作是重点合作领域。已通过多项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文件。

中阿合作论坛

成立时间:2004年

长期机制:部长级会议,每两年举行一届

成员国与人口:中国和阿盟22个成员国,除中国外,阿盟成员国人口超过3.6亿。

合作内容:主要讨论加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2014年,第6届部长级会议讨论了共建“一带一路”等话题。

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10+1)

成立时间:1997年

长期机制:首脑级,每年举行一次

成员国与人口:中国与10个东盟国家,除中国外,有近6亿人口。

合作内容:确立了中国与东盟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建议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加快建设互联互通基础网;精心营造海上合作新亮点;努力保障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双安全”等。

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

成立时间:2006年

最高级别:部长级会议,每四年召开一次

成员国与人口:中国与16个成员国。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大洋洲人口为2900万,其中包括并非发展中国家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合作内容:中国政府宣布将支持岛国重大项目建设,向建交的岛国提供共计10亿美元优惠性质的贷款等。

解读

实现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机制全覆盖

中拉论坛的成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夏莉萍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仅因为中拉之间这一合作机制千呼万唤终于成立,还因为,这一论坛的成立使得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机制实现全覆盖,完善了南南合作的格局。

中非、中阿合作 中方更主动

夏莉萍告诉北青报记者,外交事业起步时期,中国更多的是与各个国家建立双边外交,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重视多边外交,首先参与联合国及其他多边组织,然后才是逐步创建合作机制。

有一些合作机制,中国的主导性较强。夏莉萍解释称,这种机制或者由中国建立,秘书处设立在中国,或者中国对机制进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这类机制中,中国对机制的发展方向和议题的设置会起到大的影响作用。

其中,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创建的第一个此类合作机制,而上合组织则是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组织。中阿论坛中,中国的主动性也比较高。而在东盟、太平洋岛国论坛等机制中,中国的主动性相较于前述组织弱一些。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多边机制还并不多,主动性也相对较低。一般是双边的合作机制,比如中美之间就有近百个合作与对话机制。

到发展中国家发展更有优势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些合作机制的建立则是用多边的形式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我国外交总体布局的体现。

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点。中国为何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首先,发展中国家数量庞大,涵盖人口众多。其次,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中国企业和资本走出去的优势在发展中国家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发达国家的市场饱和度比较高,不太容易进入。夏莉萍认为,拉丁美洲将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

其他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愿意与中国进行合作,在夏莉萍看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合作是互利的。“中国给出援助的时候不附加人权等条件。”夏莉萍表示,历史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基础比较好,比如,习近平提出的义利观对发展中国家也很有感召力。

中国是南南合作的引领者

如果将中拉论坛的成立意义放到国际格局当中,那么,“中国与拉美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完善了南南合作的格局。”夏莉萍表示。

根据公开资料,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基于共同的历史遭遇和独立后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开展的相互之间的合作。 此番前来参会的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执行秘书阿丽西亚·巴尔塞纳女士在评价中拉关系进展和展望南南合作成果时也指出:“中拉合作开创了新局面,南南合作揭开了新篇章,中国和拉共体国家都是,绝对都是,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边合作架构积极的建设者和负责任的引领者。

昨天,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时表示,建立并建设好中拉论坛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必然要求,本次会议应凝聚政治意愿,推出具体规划,促进中拉整体合作,打造南南合作新样板。

本组文/本报记者 岳菲菲

实习记者 张伟 黄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