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马丁中心举办“适用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国际会议”[图]

21.07.2017  11:53

7月16日至19日,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马丁中心”)举办了适用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国际会议,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以及香港和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位从事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专家、学者、教授、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博士生等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开宝致辞。他指出,本次国际会议是外国语学院举办的首次适用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国际会议,为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对话平台,是对适用语言学的有力践行,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马丁中心荣誉主任James Martin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刘华文教授

在这场“对话”中,发言人主要从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两大方面对适用语言学和翻译研究展开探讨。在理论探索方面,马丁中心荣誉主任James Martin教授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模型展开研究。通过论证语类在语境模型中的位置、元功能与语境变体的关系以及实现化、实例化和个性化的关系,马丁教授探讨了什么样的语境模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研究。德国萨尔兰大学Erich Steiner教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了翻译的理论化与模型化。他介绍了一些翻译工具(语料库、多模态等),并指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方面的进一步应用,如翻译与理解,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对符号的综合分析等。巴西欧鲁普雷图联邦大学Giacomo Figueredo博士关注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多语研究的方法论。他以巴西葡萄牙语和英语中人际功能的语法系统资源的翻译为例,说明了翻译策略(翻译对等、翻译转换等)是如何构建多语环境的,为探索语言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角。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彭宣维教授针对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和文化问题,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文化和个体视角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翻译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翻译这种社会符号活动与长时记忆结合起来,提供了翻译研究的新思路。上海交通大学刘华文教授介绍了句法、语义和语用构成的语言交互界面,主要关注汉英翻译中语用功能在交互界面的移动,探究其产生的交互效果。

新南威尔士大学Mira Kim教授

利兹大学Jeremy Munday教授

实践应用方面,新南威尔士大学Mira Kim教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元功能角度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并基于定量与定性研究开发了以意义为导向的翻译评估工具,为译者教育提供了帮助。她还进一步阐释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译者教育和翻译评估方面的适用性。利兹大学Jeremy Munday教授关注译者的语言介入,并主要研究了这种语言变化背后的意识形态及系统功能模型在分析这种语言变化中的作用。他还通过政治语篇、学术写作等不同语类中的语言现象对语言变化进行了具体说明。澳门大学的张美芳教授全面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到语境层面、译者态度以及知识创造方面的影响,为未来适用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应用带来了启示。浙江大学程乐教授对立法翻译进行了研究,论证了其困难和挑战,并指出不同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对立法翻译的影响。

语言学与翻译研究都关注自然语言,对大量自然语言数据的分析离不开语料库的支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潘莉教授以评价系统与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借助语料库分析了译者的主观因素对于译文的影响。绍兴文理学院的杨坚定教授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评价系统,对鲁迅《祝福》的五个英译本里的文化特性词进行了研究,探索翻译过程中文化内涵的传递。

围绕适用语言学与翻译的主题,与会者还结合多模态等工具就新闻语篇、教育语篇、文学语篇、法律语篇等不同类型的语篇翻译展开交流,探讨适用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结合的新方向。

闭幕式上,马丁教授从语言学家的专业角度强调了翻译中的语言分析规范,指明了适用语言学理论对译者教育的重要作用。适用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是多语研究的新的切入点,将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紧密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