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对话高校"美女学霸":求学与择业,都要扛得住失败
东方网8月18日消息:在昨天举行的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上,与会的同学和嘉宾展开热烈互动。
在论坛上,同学们围绕各主题深入讨论。
东方网8月18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由新闻晨报、市西中学共同主办的第11届上海市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昨天在市西中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移动时代的创新学习”。两位来自知名高校的学生偶像——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传播学博士、专栏作家常江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全能型学霸”张安琪担任演讲嘉宾,他们与来自上海70所市、区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近500名中学生代表进行了对话。本次论坛支持单位是精锐教育,数据合作伙伴是问卷网,新闻晨报教育公众号“上海升学”进行全程报道。
昨日,学生会主席论坛在上午举行了主论坛,下午举行了分论坛。在上午的主论坛上,张安琪、常江分别与中学生代表进行了对话;下午分论坛,则围绕商业梦、未来在哪里、学生领导力分组进行了讨论。
主席论坛移动时代的创新学习
“美女学霸”张安琪:
成功有偶然性,但要耐得住寂寞
在昨天的第11届上海市示范性学校学生会主席论坛上,复旦大学“门萨女神”张安琪坦然回答质疑,将自己的失败经历与心路历程告诉台下的众多中学生,“我自己选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
张安琪最近成了网络上知名度颇高的“美女学霸”,这次上海书展上,她与母亲合著的新书又被众多家长争购,这也引来部分网友对其成功模式是否能够复制的质疑。
谈成就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顶着“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哈佛全额奖学金”、“门萨女神”、“新东方最年轻托福老师”等光环,张安琪一直被众多学弟学妹视为偶像级学霸。虽然在演讲中,张安琪一直谦虚地自称“一不小心就考了个全国一等奖”、“不知怎么就拿了第一名”,但当谈及在荣誉背后付出的努力时,她直言,“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原来,在女神光环下,张安琪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本科生,不把自己当作女生,也不把自己当作年轻人。高三时,她常常连续10小时做题;大学时,她连续十几天在实验室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为了考GRE,她在3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呼吸,就是背单词”,单词量从5000迅速突破到2万个。张安琪表示,她并不是追求分数的“应试机器”,而是自小从家庭教育中养成超乎常人的坚韧性格。
张安琪坦言,成名后被很多人问起是否有快速成功的秘诀,但在她看来,不管是背单词还是搞科研,唯有老老实实下功夫才能达到目标。
谈失败
所有的结局都是好的
被网友广为熟知的张安琪总是以成功者的形象出现,但在昨天的演讲中,她也为现场学弟学妹们带来新书《门萨女神张安琪的成长之路》,透露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失败,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迷茫、自卑。
2007年得到青岛二中直升班面试资格。她为了备考耗费极大精力,参加各种培训,却榜上无名;在高中化学竞赛中,她以微弱的分差,与一等奖擦肩而过;高考时,因为数学、理综失常,她无缘省状元,与梦想中的名校失之交臂,甚至想过复读一年。
面对这些挫折,张安琪显示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她说:“我经常鼓励自己:所有事情的结局都是好的,如果不是好的,说明还没到结局。”
在19岁首次应聘新东方托福老师时,张安琪听遍了新东方所有名师的课程,准备了十几万字的备课笔记,却在初次面试时因年龄太小、气场不够而落选。在其后的两个月内,她每天站在复旦光华楼门前,鼓足勇气旁若无人地大声练习英语演讲,最终“修炼”成广受学生好评的新东方最年轻托福老师。
谈质疑
成功要耐得住寂寞
成名后,张安琪也遭到不少网友质疑,“如果不是遇到了一个好导师,如果不是所选方向比较容易发表论文……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成就”。
对此,张安琪直面质疑,认为成功固然有偶然性,但扛得住失败、耐得住寂寞是自己走向成功的关键。
她坦言,在大学里自己从未参加任何学生会或社团,而是一心埋头搞科研。但两年过去,周围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纷纷获得各种荣誉,而自己在科研上几乎无所进展。在这样的时刻,她仍坚持初衷,“我没有寒暑假、没有休息天,经常连续十几天每天在实验室呆上16个小时,这样的劲头连很多博士都达不到,腊月二十八还泡在学校图书馆里查资料,对我来说,既然是自己选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完!”
“校园男神”常江:
你看世界的时候,世界也在看你
作为省高考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清华传播学博士,徒步游历欧洲14国,兼具教师、媒体人、电影人、作家等多重身份的常江,昨天现身第11届市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与70多所示范性高中500多名学生对话,畅谈人生规划。
谈旅行
以行走的方式开拓视野
“你在经历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也在经历你。”昨天,青年教师常江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文科生走过的路。常江说,自己曾经为了拍摄一幅照片,经历各种坎坷爬到山顶,现在看来,当时成像的照片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但重要的是这份经历。在非洲考察期间,他在街头被当地人要求表演中国功夫,“世界上有各种误解,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
常江强调,旅行的意义,是“行”而不是“游”,在走过的路上,所经历的东西和思考,才是人生的财富,最终到达目的地看到的风景,并不重要。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当然是必要,但如果没有行万里路,不具备国际化的文化历史视野,就不会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常江举例说,就像你要看一幅《蒙娜丽莎》名画,你全然可以打开互联网,网上再大、再清晰的图片都能看到,但当你历尽千辛万苦,从中国到达法国卢浮宫,你在路上经历的一切似乎更有价值。
“走在这个世界上,你也是世界的表演者之一。”常江鼓励同学们,要以行走的方式开拓自己的视野,“努力做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冷眼的旁观者。”
谈表达
要先有事实,后有立场
常江谈到,如今移动时代有个通病,是按照立场的角度来进行社会判断,人们的价值判断往往会按照被灌输的路子走,从互联网很多发酵的事件来看,对于事实究竟是什么的,则变得非常模糊。常江告诫同学们,表达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于信息是否有甄别能力,是不假思索按照别人教导我们的方式去说话,还是先弄清事实再发表观点?”常江对同学们说,要养成时常质疑的精神,先有事实,后有立场。
拍摄独立电影和照片也是常江对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他与同学分享说,自己曾经在美国西北大学无心拍摄过一张风景照,被记者用在报纸上后,有一天他收到了一位癌症晚期病人的电邮,“在我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依然看到那些即将萧瑟的树木,坚强地挺立在湖边。”这张照片改变了那位病人弥留之际的心境,这让常江感觉非常宽慰。“你也应该做一个‘有机的’知识分子,也许有一天你的表达就能影响另一个人的生命进程,改变世界。”
谈传奇
得到意外的快乐
对于自己被界定为具有传奇经历的“男神”,常江不好意思地笑笑。对于自己“一不留神”考了省高考状元,然后在中国到欧洲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到博士的学习生涯,常江对此的总结是,到了什么时候就去做什么,想得到什么就使劲去做。
“从性格上看,我是一个普通人。”常江认为,自己有那么一点点幸运,因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兴趣和欲望的驱动和指使,自己并不希望从中获取什么利益,赚到什么钱,但“最后上天总是眷顾这样的普通人,最后总是获得意外的快乐。”
常江觉得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这听起来不坏,谈到理想,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你对理想的捍卫,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有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