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国高校要读的“NCAA启示录”
华盛顿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14日让上海球迷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美国大学篮球——这场NCAA常规赛对抗之激烈、攻守转换速度之快,令人大呼过瘾。
坐在场边的Pac-12联盟主席斯科特笑逐颜开,他深知中国篮球市场潜力巨大,运作得当完全可以像NBA那样,在这里取得成功,此次NCAA常规赛,可以算是第一步。而坐在斯科特周围的中国人,则希望借鉴NCAA成功的经验,让中国高校体育产业能够向前迈进。
在美国,NCAA堪称最成功的体育联盟之一,NCAA与CBS、时代华纳签署的电视转播合同,从2011年到2024年市值高达108亿美元。
“通过几次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美国大学体育,不仅仅是体育,更是一种文化,一个产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薛彦青说,“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体育理念,也要了解他们如何运营,以Pac-12联盟为例,他们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电视台,而且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
把更多的市场化因素引入高校体育,是中国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一环。但是,市场化的前提,首先是要有好的制度保障,不过目前看来,中国高校体育这方面的建设仍旧很薄弱。
“其实在十几年前,我们就很清楚,高校体育应该怎么搞,”曾前往美国大学打球的中国男篮老国手马健,深知NCAA的发展与成功之道,“但是现在还是没有把制度建立起来,因为我们没有用最宽大的胸怀,去拥抱最好的管理系统。”
马健介绍说,NCAA在各方面都有着非常完备的体制,“比如,球员什么时候才可以训练,一周训练多少时间,如果学业不能通过,就不能进行训练。我当年在美国犹他大学的时候,就曾经因为一门生物课,实在听不懂而没有过,教练就告诉我,我不能参加训练。”
“保险对于高校体育是非常重要的,”马健说:“我当初在NCAA打球时,保险规定是相当细致的,比如,保险规定了你只能在指定的球馆进行训练,如果你在别的球馆受伤,保险是不赔的,这等于是用商业的手段,限制了你的行为,让你的行为更加规范和职业,而你自己也通过遵守这些规则,达到尊重自己职业生涯的目的。”
有了好的制度保障,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而好的产品,才具有市场价值。对于高校体育来说,好的产品并不仅仅取决于培养了多少优秀运动员,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习惯,改善已经形成的固有的陈旧体育观念。
此次NCAA中国赛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现场有很多身穿两队队服的球迷,不论是海归还是在华外国人,都因为同一个原因来到球馆:为母校加油。“这就是大学体育的魅力所在,”犹他大学校长大卫·珀森说:“我们在化学和物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科研成果,但没有任何一个学院可以带来联系性,只有体育能够把所有学科都联系在一起。 ”
但是在国内,体育还仅仅是高校教学活动中非常边缘的一项工作。在美国,有学校可以花500万美元为校橄榄球队建一个更衣室,UC伯克利大学一年体育经费的投入超过2000万美元,但中国最好的、最重视体育的高校,一年的投入也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说:“中国高校的特点就是,食堂必须修好,否则学生不干,而图书馆是门面,面向未来相关的投入却明显不足。现在,高校学生体质仍在下降,且没有出现拐点,非常令人担忧。”
尽管中国高校不可能照搬NCAA,但在努力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加速完成制度层面的建设,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习惯,改变高校的管理思路,中国高校体育产业才不会是空中楼阁,才有机会得到真正的发展。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5.11.16 第08版
原文: 中国高校要读的“NCAA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