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理论研究植根中国实践:2016中国管理学青年论坛举行
为推动我国青年学者的管理学研究植根我国优秀企业的实践、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管理学的发展,7月5日,2016中国管理学青年论坛暨第三届海尔商业模式创新全球论坛在山东青岛海尔工业园海尔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和海尔集团联合主办,互联网企业管理研究院(筹)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支持。论坛以“颠覆与重组:共创、共享、共治”为主题,聚合国内外一流的管理学者,以海尔的互联网企业转型实践为研究范本,共同探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管理模式。本次论坛也是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首次与大型企业合办学术论坛,为国内管理学青年学者与优秀企业搭建沟通的桥梁。
会前,与会的管理学者们赴海尔工业园参观了海尔文化展、生活展,并前往海尔胶州空调互联工厂进行调研,实地考察了海尔集团“人单合一”商业模式在企业中的实践。海尔互联工厂有效地整合了用户需求,同时链接全球一流资源,快速实现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了由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
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吴启迪在论坛上致辞。吴启迪指出,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行颠覆式的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不应仅仅成为一个口号,还应在实践中探索经验。吴启迪鼓励管理学青年学者们走进企业,在学习中不断总结,提炼出一套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世界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中国人的贡献。论坛由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黄丽华教授主持。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2014年复旦管理学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获奖人张瑞敏以“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与重组”为题作主题演讲。张瑞敏从创造性的破坏、创造性的重组、创造性的重生三方面分享了海尔集团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经验。张瑞敏表示,对中国企业而言,在大企业内部打造内部创业平台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抓住机遇创造属于中国的互联网时代管理模式。要实现企业的创造性重生成为真正的互联网企业,首先要从原来的传统组织变为共创共赢的生态圈,其次还要从市场角度实现用户迭代的社群经济。
“熊彼特”专栏作家、《经济学人》管理版编辑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围绕“中国大企业如何改变全球商业格局”作主题演讲。他指出,中国企业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革命之一,中国管理学理论的崛起也是当下最伟大的革命之一。他认为,新世界里创新无处不在,未来管理方法的创新、最核心的创新将在新兴市场、新兴国家产生,中国毫无疑问将占据重要地位。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论坛上,前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现“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博士,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赵曙明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穆胜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CEO穆胜,海尔产业金融CEO周剑振,海尔冰箱生态圈新业务总经理廖信围绕“‘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中欧商业评论》主编王正翊、北京大学教授胡泳、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就“有限和无限的游戏”作了深入探讨。
来自各高校、研究机构的管理学者们还围绕海尔互联网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报告、小微的企业实践、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等话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据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评奖办公室介绍,本次论坛结合海尔集团的管理创新实践开展交流与探讨,期望最优秀的管理学学者能够在了解海尔集团互联网化转型创新实践的同时,关注我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面临的管理挑战,更广泛深入地开展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的新课题研究,为全球企业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成立于2005年,旨在倡导管理学理论符合中国国情,并密切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我国管理学长远发展。一年一度的“中国管理学青年论坛”旨在为我国一批最优秀的管理学青年学者与企业实践之间建立起桥梁,引导管理学青年学者了解我国管理实践领域的战略需求和挑战,从而开展学术交流,鼓励青年学者在潜心研究的同时,更结合实践,勇于探索。
海尔集团被国外不少管理学者誉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企业”,30余年的创业历程就是一部管理创新史。进入互联网时代,海尔更致力于成为真正的互联网企业,在战略、组织、员工、用户、薪酬、管理等方面全面颠覆传统的管理理论,整个企业从传统的管控型组织变身互联网节点,通过互联互通全球一流资源,实现生态圈攸关各方的共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