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国立场研究世界文化与文学问题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主义与比较文学研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关于其消亡的论断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2016年10月14日至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多元文化与比较研究中心、上海市外文学会及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等共同举办的首届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长江学者、国内外国文学各大重要学术刊物主编、全国主要学术组织的领导等相关领域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安胜、上海外文学会会长叶兴国、上海交通大学院长胡开宝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讲话,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多元文化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彭青龙教授主持开幕式。
张安胜对在座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今年正值上海交通大学成立120周年,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近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文科学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叶兴国结合“互鉴与交融”,指出当前国际格局演变的复杂性、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国际矛盾的复杂性和斗争的尖锐性、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和周边环境的不确定性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因此,文化和文学的互鉴和交融就显得尤为重要。叶兴国欢迎广大学者为了多元文化和比较文学研究本身,也为了民族复兴和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环境等更加宏大的事业,共同研讨多元文化和比较文学领域的前沿问题。
胡开宝从国际期刊、国外人才引进等方面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国际化战略和国际化前景,并结合国家“双一流建设”政策,谈到了学院建设强势文学学科的各项举措,最后,他代表学院特别感谢一直以来全国各位外语同仁、友好院校的支持和帮助,祝愿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对“外国文学中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关系问题”、“文学伦理学跨学科批评问题”、“作家族裔身份问题”、“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等议题展开交流。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原所长吴元迈提出了“民族性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反之,也是如此”新命题,以文学作品的本质问题为例,他从四个方面揭示了民族性与世界关系的关系,认为两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都需要经过历史和实践的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强调,世界主义是当今西方乃至整个国际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和理论思潮。他认为,世界主义虽然最早出现在西方并且已经有了漫长的历史,但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逐渐凸现出来。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中国应该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身份出现在国际社会,中国学者在对西方世界主义内涵保持谨慎的同时,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声音。
彭青龙认为,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文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应该是我们着力探索和研究的目标,这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他提出,在充满矛盾与冲突的今天,人们应以文明互学互鉴、文化交流融合为视角,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致力于为建构体现东方智慧的“多元一体”多元文化理论话语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聂珍钊教授分享了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跨学科思考,对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语言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重要阐释;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介绍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思考;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由寓言式小说《国王在听》讲起分享了自己在听觉叙事领域的研究发现;杭州师范大学殷企平分享了自己在英国文学中的音乐与共同体形塑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指出思维方式的比较是比较文学中最核心的问题,文化冲突的本质是思维冲突,进而展开了对为西方式差异与东西方文学分野关系的论述;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教授对作家族裔身份问题进行了再认识和再讨论;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阐述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互动关系等。此外,尚必武、朱振武、郭英剑、张和龙、王敬慧、龚刚、都岚岚和金雯等学者也作大会发言。
15日下午进行了“主编对话”,主编们与现场听众热烈交流。《外语教学》执行主编王和平分享了关于如何捕捉前沿研究趋势的看法;《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谈到了外语背景为比较文学研究带来的优势;《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详细介绍了审稿流程,并鼓励学生做好母语能力的培养;《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编李维屏针对研究题材的问题建议学者选择具有可操作性和持续性的问题进行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常务副主编宋炳辉针对“学术杂志是否对宏观问题的关注甚于文本细读”这一问题指出文本解读对理论问题修正的重要性;《外语研究》主编李建波介绍了该杂志的历史,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目前杂志更加关注与现实相关的话题。在后期的小组讨论部分中,参会者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研究介入点多样、相关议题讨论精彩纷呈。
闭幕式上,彭青龙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最知名的学者、主要学术刊物的主编以及重要学术组织的负责人,专家学者的主旨发言和主编对话的深刻交流使参会者们受益匪浅。同时,本次会议还是一场聚焦学科前沿的重要学术盛宴,是高校和学术机构回应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研讨会为探讨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凝聚智慧,通过学术研究服务国家需求,共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