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及“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在京首发[图]

08.01.2016  14:33

2016北京图书订货会于1月7日至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精心筹备500多种精品图书参展,并重点推出《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及“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在订货会开幕之际首发。两场活动引起了科技、文化和出版界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

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

交大版《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首发

全国妇联副主席、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局长焦扬,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名誉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聂震宁,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本书总主编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等出席新书发布会并讲话。  

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刘华杰教授、张大庆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艾素珍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潜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等专家出席发布会并进行点评。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刘佩英主持。 

焦扬首先向交大出版社、江晓原教授、各位作者和编辑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她指出,《中国科学技术通史》历五年之功,三百万字、四五十位作者凝聚了众多心血。本书立意高远,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明的发展;既集中国科技史研究之大成,又关照了普通读者;既有宏大叙事的志气,又有扎实学问的作风,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科学史。中央特别重视科技发展、科技进步、科技强国,国家的政策和体制是完成这项重大工程的有力保障。本书适逢盛世,是修史之典范。作者队伍集中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各领域的权威学者。体例结构敢于创新、易读易懂,文风平实;装帧大气、朴素典雅、中西结合,具有大书风范。焦扬建议,可继续延伸发展数字出版、便携本等,对提高全民族科技素养作出更多贡献,同时希望交大社在成功出版的基础上,做好宣传推广、发行和版权输出等工作。 

高明光对《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的出版表示祝贺,他指出,上海是中国现代出版的摇篮和基地,上海交大是高校的重镇,交大出版社又是出版界的重镇。大部头的书很多,像这种原创、高精尖的书不多见。潜心深入做一些对文明积累有意义的事情非常难得。本书出版过程虽历尽千辛万苦,但对文明积累是很有意义的。本书既是一部通史,又吸收如此多学者专家贡献顶尖智慧形成著作,不仅仅是形式上,在学术上、内容上也多有创新。同时,本书设计印制精美,厚重、典雅。 

聂震宁指出,上海交大出版社在大型出版项目方面颇有成绩,获得诸多奖项,也是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典范。大飞机出版工程、东京审判出版工程都出自交大出版社。本书出得正当其时,我国的科技处于全民关注的时代,全民阅读工作不断开展,本书是重要的读本。此外,本书体例具有开放性,今后可再加中医药等方面,不断修订提升。 

彭卫国表示,《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是上海出版界的一件大事,继承了上海在科技出版方面的良好传统,表明上海科技出版一直在为国家文化战略、科技创新战略服务着。以江晓原教授为核心的团队多年来对上海科技出版工作大力支持。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将一如既往发扬传统,致力于推动学术精品的出版,希望有更多的学术精品著作在上海出版。  

郝振省表示,《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深入浅出,博采众长,是既有学术价值,又能雅俗共赏的科学史。本书注意了纵向时间贯通,横向面上覆盖,又特别注意了知识点的深入,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通史。本书的出版凝聚着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国家队的心血,表现出我国自然科学史专家的历史担当精神和博大精深的学养。本书的编辑要确保40多位作者100多篇书稿编辑质量无误、用词准确、体例规范,这充分体现出编辑劳动的艰辛性、专业性、必要性、神圣性。 

江晓原作为本书总主编介绍了相关编纂情况。他回忆说,当年领受编纂任务时,就反复考虑到底要编一部什么样的书才能够有新的价值,从而后来采取了一系列较为大胆的方案。在强大的作者、编辑阵容支持下,本书没有采取编一部面面俱到的书的策略,而是采取了类似于百科全书大条目的做法,专题力求博大精深。 

韩建民介绍本书出版情况时表示,本书历时五年编纂,经过数度编审,精心打磨,2016年到来之际,中国人自己编纂的原创性、高水平的五卷本《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终于得以面世。本书的作者团队囊括了40多位著名学者,既体现了科学技术史领域的现有成果,又融入了前沿的一些进展,代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最高水平。相信交大版《中国科学技术通史》必将成为一部经典著作,也将在中国和世界科学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源于2009年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时向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领导的垂询。受此启发,经过调研,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设立专项,三任局长亲自指导研究项目的总体方案,委托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教授为总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具体承担出版事宜。 

此次《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总结前贤得失,博采众长,致力打造一套既有学术价值、又能雅俗共赏的“理想之书”。在编委会和全国数十位作者以及出版社的通力合作下,穷五年之功,完成了这项重大学术工程。《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全书300多万字,有以下鲜明特点:  

权威作者,豪华阵容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两位前任所长刘钝教授(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现任主席)和廖育群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前任理事长)担任学术顾问,两位教授以身垂范,率先参加撰写;八十高龄的傅熹年院士也贡献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大作。翻阅“总目录”,可谓星光灿烂,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各领域的权威学者,以及在其研究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中青年新秀,基本囊括其中。  

结构独特,精心撰写 本书按照大致的时间顺序,分为五卷:I《源远流长》,II《经天纬地》,III《正午时分》,IV《技进于道》,V《旧命维新》。每卷中再大致按照时间顺序设置大小不等的专题。每卷名称也浓缩了该卷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地位。本书参考了百科全书“大条目”式结构,全书不求面面俱到,专题务求博大精深。术业有专攻,名声最显赫的学界专家撰写自己研究最精深的方向,所以最后成文展现出的学术成果,也是最新的。  

门径分明,直指堂奥 本书在容量上堪称巨著,但为方便读者使用,在第一卷《源远流长》中设置了“名词简释”和“中西对照大事年表”,其中包括了未设立专题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要点和中外相关背景事件。同时在每卷末附“总目录”,方便读者检索感兴趣和需要查阅的专题。而在每个专题前,又给出了该专题的二级要目,方便读者掌握要点。  

本书的顺利出版,体现了中国科学技术史领域众名家团结的力量,浓缩了当代的研究成果。本书所提供的专业深度和知识门径,绝非在互联网上一般检索所能轻易获得。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还在不断发展,新的研究成果还在不断涌现。展望未来,《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五卷本)所采用的开放式结构,无疑是充满活力的。  

全球首个可全文检索的“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首发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中国法官梅汝璈之女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研究员梅小侃、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爱思唯尔科技图书中国区总经理应仲丰、人天书店集团总经理施春生、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彤等出席“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首发式。  

与会领导、专家对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给予较高评价,指出系统地研究、整理、出版东京审判的核心文献,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作为全球首个关于东京审判的全文检索文献资源数据库,该库通过数字化手段较完整地保存了珍贵的东京审判相关图、文、声、像文献资料,集学术性、权威性、适用性、安全性为一体,为国内外研究者提供真实、全面的资料基础和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工具。  

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包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与证据文献、国际检察局讯问记录、相关珍贵历史照片及音视频等资料。数据库一期内容资源约6000万字,其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英文版)近5万页,约5000万字;庭审现场、人物等照片约700幅;视频资料50分钟(后期总时长约6500分钟)。所有文献经过修复、整理、扫描、录文、标引,实现高保真再现、多元检索和图文声像相互印证,并将逐步实现英、中、日三语并行对照。  

数据库为东京审判及相关问题学术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完善、可靠的文献基础,同时与纸质图书出版互动,将建成全球东京审判的立体化展示与分享平台,确立我国在东京审判方面的研究地位。  

东京审判对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对于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有着深远的实践影响。我们有责任让世界在东京审判领域听到中国学者的声音,这不仅是对当年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先辈们的最大告慰,也是我们现在传承历史印记、坚守正义与和平的最强宣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天蔚、常务副总经理吴宝安、副社长宗德宝、李广良等参加相关活动。  

中国科技通史》(五卷本)及“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受到了研究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关注,不少新华书店、民营和网络渠道以及图书馆达成采购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