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学者:新常态下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增长面临三大难题
中新网上海11月17日电(房树芬 许婧)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特色可持续城市化研究”基地17日在华东理工大学正式揭牌,领衔该基地研究工作的鲍宗豪教授同日发布了《中国科学发展评价体系》。
鲍宗豪认为,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最新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发展新常态下,要实现可持续的、平等的、长期的增长,将面临增长速度与就业率、空间扩张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持续的经济增长与实现减排目标等三大难题。
“要破解这三大难题,需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对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现代化的研究,促进中国科学发展来实现,这也正是发展新常态时期中国科学发展的价值所在。”鲍宗豪说,为此,华理构建了《中国科学发展评价体系》。
鲍宗豪介绍说,《中国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共包含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84个三级指标,将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例如,在“创新发展指数”的评价体系中,包括“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和“创新人才”等3块评价内容,分别设有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办研发机构数、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发明受理数、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等18个指标,并占据不同的权重。
运用这种数学建模的方法,研究人员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以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五大发展”的水平、发展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据介绍,新成立的基地以华理人文科学研究院为主体,社会学院和商学院教师共同参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可持续城市化”。
鲍宗豪解释说,所谓中国特色,“主要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目标统一应用于城市化实践之中。”
他认为,中国特色可持续城市化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在未来5至10年里,决定并影响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主要有城市科学发展、城市产业与资源优化配置、城市环境风险评估、城市社会治理、城市与中国发展模式等核心议题。
由此,基地将通过5个研究团队的努力,就这5个议题开展一体化研究,为建设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各类城市的可持续城市化研究智库,为建成辐射国际的实体性、专业型、多学科、国际化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研究、政策研究、制度设计和人才培养型智库奠定基础。
从2002年开始,在鲍宗豪的领衔下,华理人文科学研究院通过创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学科点、承担攻关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等系列研究课题,逐渐形成了学科支撑完整、研究战略明确、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评价标准”和“城市文明指数测评标准”。相关的成果于2015年初申报了题为“中国特色可持续城市化研究”的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获得批准。
原文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发表时间:2015-11-17 | 作者:房树芬、许婧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1-17/76281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