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13年4万学生“对话”古代先哲 传承历史,华东理工大学开设《中国文化导论》必修课—— 13年4万学生“对话”古代先哲

24.10.2014  21:53

      儒、道、墨、法家与兵家及佛教、道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在华东理工大学这所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型高校,化工专业、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们走出校门时,个个能对诸子百家说道一番。自2001年起,华东理工将《中国文化导论》列为公共必修课,到现在为止,华东理工大学已有4万余名学生在课堂上与孔孟老庄“对话”。传统文化与外语、计算机、体育、政治理论并列,被视为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传统文化打造“中国心”

 

      “假设寝室中两位同学为打水之类的琐事而争吵,假设你的一个同学羡慕别人穿名牌、进高档餐厅……你去劝解、开导,用儒家思想怎样讲?用道家思想怎样讲?”“假设你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要调动下属员工的积极性,你可以从儒家思想中得到什么教益,道家思想又可以给你什么启发?”这样的一个个题目,都是《中国文化导论》课上所讨论的问题。

      大学生回溯文化传统,可以从古代圣哲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向前、至善的力量。《中国文化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这样写道:“通过与先哲们的对话,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处世做人的准则、智慧,进而体察、领会华夏民族面向自然和社会的态度、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成为具有‘中国心’的中国人。”

  

感悟良多学会“长大”

 

      化学工程专业的朱叶同学在学习报告里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就我来讲,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老子的‘少私寡欲’主张。没有欲望,没有追求,不利于我们进步,但太强的欲望可能使我们身败名裂。比名牌、比手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追求物质享受会使我们目盲、耳聋,忘记自己的责任……”

      另一名化工学院的学生张娴玲写道:“我从小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中。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父母特别烦,觉得他们啰嗦、多事。读了孔子关于‘孝’‘爱’的论述,我终于感觉到了父母给我的那份沉甸甸的温情,发现我生活在一个非常温馨的世界,父母、同学、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

  

立足现实提升境界

 

      《中国文化导论》每年的考题,不仅考先贤的思想,更贴近实际。2012年的题目是“孝在现代社会——请你谈谈我们今天还要讲孝道吗?我们今天该怎样讲孝道?”;2013年的题目则是“谈谈忠恕之道——孔子的忠恕之道是传统社会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道德法则,它有没有现代价值?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不同的意见、需要以及利益、信仰如何相处?”;今年,《中国文化导论》还有这样的题目——“讨论会上,有同学认为中国要崛起须先富国强兵,举全国之力发展工业和科技,尤其是国防工业,比如多造航空母舰……这时,你站起来以商鞅为题作了发言。请以法家的治国理念和政治实践为鉴,评述该同学的观点”。

      《中国文化导论》教材修订本出版,被其他一些高校选作教材,并获评为上海高校优秀教材。华东理工校长钱旭红表示,“先哲们的伟大精神和深邃智慧,诸如独特的观察视角、分析途径、解决方法,放置于今日仍然光彩照人。青年学生立足现实审视文化遗产,从中汲取思想资料,最终都归结为人生意义的追问、人生境界的提升。”

 

      原文来源:《新民晚报》2014-10-22 | 作者:张炯强

      原文链接: http://xmwb.news365.com.cn/sx/201410/t20141022_137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