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协》:蓝闽波:带着感情作提案

10.04.2015  19:22

    一份好的提案,是在充分掌握政策、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形成。它相当于一份有血有肉、有理有据的调查报告。为了拿出有分量的提案,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们在履职路上勤勉前行。又是一年两会时,和其他委员一样,全国政协委员、纳米材料专家蓝闽波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展调研,认真履职。在两会前夕,本刊记者对蓝闽波委员进行专访,倾听他对提案工作的理解。

    本刊:作为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您提交了大量提案,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准备提案的过程中,您积累了哪些经验?

    蓝闽波:我是一名学者,我把提案也当做课题,带着感情去作。我提交的提案多与所研究领域密不可分。为了保证提案质量,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就暂停了手头的科研工作,全力以赴完善提案。

    我体会要写好提案,首先的是要选好题。而要选好题,就必须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否则很难发挥提案的作用。选好提案的题目,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当然,限于个人的接触范围、专业基础和兴趣偏好,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所以,还是要尽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熟悉的领域来选题。提案选题除了根据自己的接触范围、专业基础和兴趣偏好等来发现问题而外,还是有一些发现问题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相关部门已有对策但还不够完善或者还没有付诸行动的问题;二是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工作还不到位的问题;三是某些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的问题。

    本刊:在您的履职过程中,提交的哪些件提案最令您感到骄傲?可否介绍一两件对相关决策有推动的提案?

    蓝闽波:我的提案通常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围绕热点问题短期推动,一个是围绕长期问题经常性推动。比如,我曾提交“有关剧毒化合物管理的提案”,当时正值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在调研中我发现,世博会的管理上存在多个管理部门分头负责的情况。如生产由技术监督局负责;运输由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网上监管由公安部门管理;突发事故由安监部门管理的情况。了解到该问题后,我提出国家必须统一管理,该建议很快被采纳,并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七部委联合发文,统一加强管理,实现了责任、分工明确,统一管理的目的。这一做法后来在全国推广,沿用至今。2009年我曾提交了“关于推进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互认的建议”。当时不同的临床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不互认,需要重新做检测,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这个提案提交后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开展了推进工作。通过各方努力,目前许多医院系统已经互通。

    一篇提案1500-2000字,说明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委员对社会、对国家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

    本刊:今年两会您带来了什么提案?

    蓝闽波:今年我带来了四件提案。有关于清洁能源的使用;有关于改善环境的建议;关于利用国际资源,加快建设科技和产业智库的提案;以及在国务院已经出台加强大型仪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在实际操作方面的几点建议。

    本刊:利用国际资源,加快建设科技和产业智库是一个比较前沿的内容。什么原因促使您关注这个问题?

    蓝闽波: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最近几年,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参加一些课题的智库研讨会。专家们对自己熟悉的领域提出见解,相关部门再根据这些建议,制定规划。我感觉这种模式对未来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引领作用,但产业所涉及的不仅是科学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仅由科学家判定产业的发展是不全面的,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只有这样出台的报告才更具有可信度、更具权威性。前不久,习总书记也提出要加快智库建设。我认为此时提交这个提案非常及时。所以将多年来了解的情况整理出来,形成这个提案。

    记者:一件成熟的提案,相关的资料收集和调研必不可少,围绕这个提案您作了哪些准备?

    蓝闽波:我查询了大量相关资料,做了很多案头功课。在以前参加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项目和其他出访交流时,我都会有意识地了解国际上建设科技和产业智库的经验以及操作流程。很多年前,我就根据掌握的情况,给相关部门提出过建议,那时我的一部分建议被采纳。去年,我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与上海科学院共同成立的全球(上海)创新中心的活动。发现韩国在科技和产业发展研究方面,具有特色。许多咨询报告是由机构牵头,根据需要找到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独立完成一些高质量的咨询报告提交给政府参考。多次交流后我用了一段时间将各国的经验、特点,一一整理、分析,这些素材都是我形成提案的源泉。

    本刊:目前我国的科技和产业智库情况如何?如何提升水平?

    蓝闽波:目前,我国智库的组织机构基本是参照政府机关或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的体制设立,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与其他科研机构完全一致。例如,社科院系统、党校和一些高等院校等;另一方面,这些智库所涉及的内容基本都是侧重于政治、经济与军事安全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探索建设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科技与产业发展智库。国际上,也有一些如美国斯坦福研究院、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等一批关注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智库,这些机构不仅会针对一些具体的研究领域提出一些未来发展报告,同时也对实施的科技与产业政策予以关注,并给出相应研究报告供政府参考。如有关纳米发展报告就是由斯坦福研究院参与出台,并提供给政府用于制定相关政策,达到保持国家战略领先的目的。但我国与国家科技与产业相关的智库鲜见,大部分的政策和发展研究都是通过科研项目形式由科研和管理人员完成,未能形成一种长期的、预见性的管理模式,该现状急需改变。

    本刊:政协委员是界别推选出的。作为界别的代表人士,未来您将如何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责?

    蓝闽波:前不久,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让我感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我对履职工作充满感情,时刻将委员建言献策的责任放在首位。未来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社情民意,积极建诤言、献良策,切实履行好政协委员的使命和职责。


    人物简介

    蓝闽波:全国政协委员,现担任上海市纳米材料检测中心科技委副主任、理事,上海市纳米紧缺人才培训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韩纳米基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化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导。蓝闽波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有机功能性材料的研制,涉及光电和生物材料领域,有机超薄膜的研制和理论研究。从事生物医学传感器的材料试制和器件开发研究工作,以及植物药物的发现,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十多名。蓝闽波还从事有机功能性材料的分子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设计、合成了数种新型EPR氧生物医学传感器材料,建立了高敏感度的活体在线氧自由基分析法。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系列学术论文60多篇,发明专利10项。先后承担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项目(NACB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攻关项目。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原文来源:《中国政协》 2015年第5期 | 作者:吴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