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高研院举行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发布会
7月11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暨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发布会以“现场会议+云端会议”形式召开。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数理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邹平座,财政部政策研究室二级巡视员赵则永,软库中华金融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董事长曹国琪,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兼CEO钱建农等嘉宾应邀参会。“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组总负责人田国强教授,首席专家黄晓东教授和项目组成员,以及来自政府、金融机构、媒体等各行各业听众20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林立国主持。
会上,田国强教授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的宗旨、特点和基本结论作了介绍。近200页的报告围绕消费、投资、价格等十二个板块,运用了翔实的模型和公式及数据,包括国际前沿的楔值法等,给出严谨的定性、定量分析与结论,有力支撑报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田国强教授表示,报告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世界变局下,从一个大的格局、长远视角及国际视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整体把脉,注重短期风险应对与中长期改革治理的有机结合,并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简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疫后世界变局之下中国的战略应对之道”三个方面对《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进行介绍。
该项目由近30位海归和本土博士相结合的大型研究团队组成,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保障,建立了当前由12个板块组成的大型宏观分析与预测模型,并在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中,使得模型具有更系统性、科学性和现实性。
|
项目历来重视三维(理论逻辑、实践真知、历史视野)与六性(科学性、严谨性、现实性、针对性、前瞻性、思想性)相结合,构建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中国元素的大型准结构宏观模型,考虑规避和防范一旦出现后果严重的小概率事件和如何应对已有显著迹象的大概率系统性风险,短期风险防控和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改革治理的稳中求进相结合等5大特色,具有良好的前瞻性。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经格局造成重大冲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消费、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实现大部分复工复产,消费、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的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经济呈修复企稳态势,但仍受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拖累。同时,受全球疫情蔓延及世界变局的进一步影响,疫情不仅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形成拖累,也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调整及贸易保护主义叠加,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经摩擦和冲突导致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增加科学分析和预测及其风险防范的复杂性和难度。
课题组一如既往地充分重视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对不同情景下的经济走势、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治理,并强调,中国要解决外部的危机和内部的挑战,应从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方面加以综合应对,关键是要根据国家发展与治理三要素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一是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全球化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建立健全更为广纳式的包容性市场经济制度;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将国家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用到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避免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有效弥补市场和社会的失灵;三是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包容透明的社会治理。
随后,黄晓东教授对《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进行了具体解读。黄晓东教授介绍了基于当前稳就业、保民生的基本政府目标下,课题组对于基准情景、乐观情景、悲观情景下的经济预测以及不同情景下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组合。他表示,上半年消费降幅收窄,限额以上各类企业对疫情反应不一,制造业投资回升缓慢,房地产业和基建支撑投资回升,就业、收入、劳动力流动影响明显,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大,复工复产仍需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群体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再加上包括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等自然灾害,稳就业、保民生的压力仍不容忽视。
黄晓东教授提出,要警惕疫情引起的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错配持续化,居民总体债务水平持续扩张,家庭流动性变动分化,房贷加剧低收入家庭流动性收紧,进出口增速持续下滑,服务逆差收缩导致经常项目顺差扩大等现实情况,警惕包含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通胀压力上升,防范金融风险,警惕财政金融风险反弹回潮,要健全金融“大监管”体系,防止影子银行监管套利。
银行风险溢出自2月以来连续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溢出比例上升速度高于平均水平,银行系统的总体稳定性有恶化的苗头,中小银行区域性经营劣势凸显;疫情冲击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要重视疫情下短期经济政策的宏观影响。
会上,许宪春、盛松成、邹平座、赵则永、曹国琪、钱建农等嘉宾分别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对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有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许宪春表示,课题组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长期跟踪,并且按季发布报告,已经形成了特色和品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报告聚焦疫情冲击下的世界变局与中国经济,并基于不同情境预测了2020年经济增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他认为,从历史来看,一季度GDP降幅很大,说明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非常严重。二季度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反映出经济在明显恢复。他认为,二季度GDP总量很有可能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所以要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有赖于三季度和四季度。许宪春认为,要保持中国经济全年实现正增长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充分发挥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二是要充分发挥新经济新动能的作用。
盛松成表示,课题组的报告已形成品牌,质量越来越高,也更加贴近实际,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本次报告非常全面地分析了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预测和对策建议也很有价值和意义。
他对报告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对于三、四季度的增幅预测可更乐观些,因为复工复产复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发力,基建投资等,都会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二是政策建议可以多强调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道路,尤其是开放,从最近一系列文件也能看出中央对于开放持非常积极的态度,而且出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服务业的开放。三是应该更关注就业,以及怎么促进就业,怎么保市场主体。四是这一次房地产调控与以往相比较为成功。要总结调控经验,坚持“房住不炒”,同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也有利于经济复苏。
邹平座提出,课题组历来注重科学性、实践性和及时性,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报告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多维度分析,非常具备实用价值。他表示,尽管受这次疫情冲击,但中国基本上已实现经济的恢复与启动。建议课题组从经济质量方面多加考虑,加大力度分析充分就业的指标,补充完善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同时,要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资本市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绝对不能妖魔化,目前行政调控措施偏多,政府应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调控,取消不合理限制,加大政府在公共租房、政策房方面的供给能力。
赵则永表示,报告视野开阔,从全球的视野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方法科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求实客观,基本反映了中国经济实际运行效果和基本特点,也在努力深度探求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关于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全面见识,对理解和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他认为,疫情是影响经济运行的重大外部因素,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尤其是消费。今年因为政策的因素,投资对经济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消费依然是最基本的支撑因素。从目前来看,中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海外疫情持续多长时间,影响程度多深?现在并不完全可知,正在从对经济影响的短期因素转变为长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程,也更深层次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难度。同时,建议课题组报告在适当的时候对宏观政策效果进行评估,不仅仅是理论分析,要注重实践层面评价,这对当前的中国更有意义。在此大背景下中国应该怎么办?赵则永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刻认识中国经济自身的优势,如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不断提升的人力资源素质等,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各种不确定性!
曹国琪表示,今年的报告有两个新的挑战,在国际形势变化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到底如何发展?在疫情的袭击之下,面对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如何预期?如何推动内需,增加需求和供给的能力,是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拉动内需在于两个方面,增加购买力和创造新需求。目前来看,最重要的是高质量就业,实现整个群体消费能力的增长。从增加购买力角度看,政府应顺势而为,短期效应方面,要加大减税力度,把减税的实际效果传导到消费者。同时,消费金融、普惠金融也是拉动消费、提升内需很重要的方面。而且,人工智能已经进入日常生活,科技革命时代已经到来。曹国琪强调,从未来全球货币发行宽松的政策来看,需要警惕下一波出现大的“灰犀牛”。
钱建农表示,今年除了中美摩擦以及贸易保护问题,又遭遇百年一遇的疫情,整体的投资和消费意愿都在下降,经济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和分析实属不易,但课题组的报告做得非常结合实际。
全球经济在疫情之后一定会有分化的过程,而中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还是可控的。中国经济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新的问题和风险,有被唱衰的观点,但中国经济没有崩溃,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相比其他经济体有非常大的特殊性。钱建农强调,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如何抓住经济分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如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掘新增长点,使得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需求。未来,中国经济还是要在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发展好产业、好产品,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
田国强教授、黄晓东教授就嘉宾提到的研究方面的建议分别进行回应。
最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邹平座,分别作主旨报告。
许宪春教授围绕《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主题,分析指出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疫情防控下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恢复态势和经济发展呈现出新机遇。他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一季度GDP明显下降、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增加值降幅最大,对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畜牧业等行业冲击突出。同时,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均明显下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明显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显著下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明显下降。
许宪春表示,4、5月份,工业和服务业增速、三大需求均呈现出明显的恢复态势。他强调,尽管疫情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冲击,但也为新动能提供了迅速发展的机会,对中国产业升级形成了倒逼机制,新动能可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网络相关的消费新业态表现强劲,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新基建投资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未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盛松成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不搞大水漫灌——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解》,他首先解读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精神,强调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坚持总量政策适度,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
接着,盛松成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解:第一,我国经济逐步企稳,继续呈复苏态势。第二,货币政策保持稳健适度,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要想方设法创新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同时,应注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三,美联储应对疫情冲击的措施和影响。美联储这次开启了总额不设限的量化宽松,这与我国中央银行不搞大水漫灌形成了鲜明对比。
邹平座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科技革命与价值函数》。他认为,在这次疫情期间,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新基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强调,中国应当利用科技革命进行价值革命,创新并完善社会制度,令其建立在全球先进的社会科学基础之上。邹平座认为,价值函数是将关于商品的函数转换为关于人的函数,人的价值是形成经济的主要内容,价值函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应重视资本市场蓝海战略、房地产市场蓝海战略和数字货币蓝海战略。价值函数将带来价值理论、历史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创新。同时,只有金融科技才能推动中国金融的真正转型,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使间接金融转向直接金融转化。
本次发布会围绕疫情冲击下的世界变局与中国经济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深刻解读,为宏观经济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供稿/图:张送萍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20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