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经验与启示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上海召开
10月16日,由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研究”课题组,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经验与启示——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2016)学术年会·学科专场”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全国近20所高校、党校等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并进行学术交流。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燕爽,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李忠杰就“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作主题报告。开幕式和主题报告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肖永春主持。
焦扬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始终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坚持人民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与历史同步,与时代共鸣,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与魅力日益凸显。加强党的形象建设,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历久弥新的重大课题。她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研究热情,深化彼此间的学术交流,完善科学研究方法与路径,让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步入常态化的研究轨道,并且把这一重大研究,与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保持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力。
她强调,坚定广大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确保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燕爽指出,党的形象建设历来是我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党特别重视和加强党的形象建设。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形成了新时期我党建设的重要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线,统筹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统筹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深邃、内容丰富、逻辑严整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期的传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他期待,专家学者,能够通古今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建言献策,著学立说。
王炳林表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经验与启示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坛的召开,将有力地促进这样的这一重大课题深入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是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课题,这个问题多年前就已提出,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此更为重视。这既是中国走向世界发展形势所需,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所需。”李忠杰表示,加强党的形象建设,首先要把基本概念界定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梳理清楚建设的路径和方法。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状态和面貌、特别是其所作所为、所言所行,通过向外部展示和输送某种信息,然后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对于党的总体面貌的认知和看法。党的形象,是党的内在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党的建设和事业进步与否、合理与否、成功与否、水平高低与否的一种测度。所以,加强党的形象建设,首先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自身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树立起正面的、真善美的形象。与此同时,要积极做好党的建设、宣传、群众工作,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设计、形象介绍、形象宣传、形象传输等工作,不断改善和提升党在国内国外、党内党外的形象,始终努力以一种先进的、正面的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赢得全国最广大人民和外部世界的认同和支持,并促使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更大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