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飞扬 爱国圆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走进高校专场音乐会在我校举办

05.05.2015  17:43

      5月4日晚,“青春飞扬 爱国圆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走进高校专场音乐会在国定路校区大礼堂举行,历时两个小时的演出精彩纷呈,受到广大师生以及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邹锐、政治部主任张太富,杨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德彪,杨浦区副区长黄红,校领导丛树海、樊丽明、刘永章、姚玲珍等与千余名在场观众共同观看演出,上海市教委宣传处、解放军军乐团办公室、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所)负责同志陪同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指挥张海峰担任此次演出乐队指挥。

      音乐会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的演奏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节日序曲》中拉开序幕,旋律悠扬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反映军旅特色的《边防骑兵进行曲》之后,张海峰指挥带领全场观众进入互动环节。军乐团精心选取了荷兰、南苏丹、乌拉圭、巴林等国家的国歌,将艺术赏析融入演奏过程,张海峰指挥讲解轻松诙谐,气氛活跃。随后军乐团全体起立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全场观众同时肃立,激昂合唱,自豪而庄严的国歌声响彻会场。

      音乐会还特别安排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环节,通过演奏海陆空三军和武警部队进行曲,邀请本人及家属身在军营或曾参军入伍的现场观众,起立接受全场致敬。大家用不间断的掌声向这些为共和国建立和平安作出牺牲贡献的军人致以崇高礼敬,法学院教师王蕴表示:“虽然家里没有人当兵,但是看到那些军人或者老兵站起来行军礼,进行曲响起,真是令人动容”。反映本民族抗击侵略的《芬兰颂》成为上半场的结束曲目。解放军军乐团的表演让观众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下半场的演出以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为主基调,“高大上”的军乐团与流行音乐的混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怀念流行乐巨星的《迈克尔·杰克逊记忆》、甲壳虫乐队的成名曲《昨日》、音乐剧经典歌曲《妈妈咪呀》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共鸣。一组南美风情的乐曲连奏中,乐手们热情幽默的表演让现场氛围再度升温,观众们积极回应。

      告别曲目《曼波五号》之后,大家依依不舍,军乐团又带来惊喜环节,邀请当天生日的幸运观众,14级区域经济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廖翊杰同学登台体验现场指挥,全体团员为他倾情演奏一曲《生日快乐》,全场观众热情合唱,共同庆祝。廖翊杰同学的祖父、外祖父、父亲以及多名亲属都是军人,在欣赏解放军军乐团的演出中度过自己的23岁生日,更加具有纪念意义,“能在国旗下长大,感到非常光荣,即使没有穿上军装,也要在荣耀中继续成长”。

      整场音乐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展现高超的演奏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通过指挥讲解和互动环节拉近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为师生们带来一场高水平的管乐演奏盛宴,让大家充分领略音乐之魅,艺术之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始创于1947年,1949年作为主力乐队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首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为国家礼仪乐团,60年来曾为近200个国家的近千位到访国外政要演奏。在担负国家礼宾任务的同时,该团积极探索和丰富表演形式,形成了以管乐为主体,行进管乐、爵士乐、流行管乐和多种形式的器乐独奏、重奏以及声乐并举的表演风格,迄今已演出各种形式的音乐会6000多场,观众达600多万人次。

      我校自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0多年来,学校陆续引进交响乐、芭蕾舞、话剧、京剧、越剧、沪剧等约200场,近20万人次在校园里享受到视觉听觉盛宴,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作为传播和普及高雅艺术的媒介,作为上海财经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015年,我校获得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党委、市文广局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历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优秀组织奖。今后我校将继续致力于高雅艺术普及工作,为师生呈现更多精彩演出。

    (供稿:王雅静 供图:黄海春、万跃申、洪梅 编审:孔德民 收稿日期:2015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