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结合中医特色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以构建“大思政”为目标 创新思政工作体制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体制机制。中医大进一步明确党委的主体责任、书记的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相关领导的“一岗双责”,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委主体责任检查的主要内容,将学生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各级党组织和中层干部考核内容。2014年,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战略规划,同时成立了“学校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二是整体规划德育工作。2015年,在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过程中,学校专门制定了《德育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在 “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 “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项目、“专业课程德育建设”、“中医身心健康教育”等十个项目的实施。
以解决问题为抓手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一是开展中医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作为上海高校中的示范中心,积极探索和挖掘中医身心医学中的宝贵资源,结合西方心理学与中医身心医学,建构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教育的知识体系、教育平台和咨询技术,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二是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早在200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启动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项目,在项目设计、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队伍建设、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载体。
以夯实工作平台为阵地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
一是构建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学校明确要求在开展学校专业课程建设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全程。2015年, 10门专业课程立项为校级“课程思政”试点,2016年,试点课程已增至23门。学校持续探索“课程思政”进一步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中医药文化与德育的全方位对接。二是发挥“实践育人”的德育延伸功能。学校通过“早实践、多实践”的模式,在中医药课程实践中不断充实贴近社会、贴近基层、贴近医院、贴近患者、贴近健康服务的教学内容,在医疗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在与患者持续沟通中培养学生的友善精神,有效实现了德育延伸。三是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学校累计开设超过300门次中医特色通识课程,挖掘中医药文化传承中的德育内涵,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平衡的整体观、仁者爱人的处世观、贵中尚和的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学生。
以提升“全员育人”意识为保障 创新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名医名师名家引领,建构跨界育人共同体。2015年,学校创新实施“全员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导师团”项目,打破了专业课教师、科研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工作相对分离的状态。在“名师”、“名医”和“名家”的积极引领下,构筑育人共同体。二是聚焦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升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学校坚持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推出了辅导员发展“远志计划”,通过竞赛、培训及访学交流等形式提升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