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乱局“阀门”会开启吗?

07.01.2016  09:47

  1月4日,伊朗民众在首都德黑兰举行集会,抗议沙特处决知名什叶派教士奈米尔。

  艾哈迈德·哈拉比萨斯摄(新华社发)

  俄罗斯新闻频道1月6日消息,沙特阿拉伯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卜杜拉·穆阿利米称,若伊朗停止干涉别国内政,沙特将与其恢复外交关系。但同时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回应伊朗的指责时又称:“30年来,伊朗犯下的罪行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奈米尔的思想与本·拉登一样,是死有余辜。”这也使得中东的“乱局”更加扑朔迷离。

  此前,沙特在1月2日以恐怖主义罪名处决了包括知名什叶派教士奈米尔在内的47人,引发了中东乃至全球什叶派穆斯林的抗议浪潮,也引发了中东“角斗场”新的力量格局争夺。

  ★沙伊断交引连锁反应★

  沙特和伊朗的此次冲突发酵得极为迅速。沙特1月2日处死奈米尔后,当晚驻德黑兰大使馆便遭到伊朗示威群众攻击和闯入,沙特因此撤离驻伊外交官。同时,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宣布,沙特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境。伊朗警方目前已驱散德黑兰骚乱制造者,并逮捕了40人。

  此事迅速引起了其他伊斯兰国家的连锁反应。一方面“伊朗的受害国”纷纷出来踩对手一脚,1月4日,巴林王国、苏丹先后宣布与伊朗断交,同一天,阿联酋降低与伊朗的外交级别,5日,科威特也召回该国驻伊朗大使。与此同时,在印度北部和伊拉克许多城市,爆发了数千人的抗议集会,谴责沙特王室的行为,要求沙特皇室下台。

  被孤立的伊朗也不甘落后,批评沙特蓄意煽动地区紧张对立,企图转移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使馆被冲击只是借口。为了避免两国关系紧张升级,美国也出面调停,“呼吁各方冷静,有步骤地解决问题。

  然而带头开启中东乱局“阀门”的沙特对此并不“感冒”。有分析认为,美国对传统盟友的忽视是沙特方面选择用自身力量启动地区实力再平衡的关键原因。路透社报道称,沙特表示对西方国家不断容忍伊朗已经“受够了,并不关心这次是否激怒了美国。

  ★制造乱局 加剧争霸★

  显然,沙特对自己当前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不太满意,才一改往日稳健、温和的外交路线坚持“一意孤行”,引发此次地区乱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与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沙特认为,伊朗核问题和巴沙尔问题的最后结果都是由于美国的背叛行为,导致自己在中东的牌局里输得太多。所以沙特是有意激化矛盾,给美国出了道难题。”这也确实让美国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美国政府在再三权衡、兼顾不得的情况下,于1月4日首次做出了“中立”的表态。

  随着伊朗在打击IS中的高参与度和美伊关系的逐渐改善以及国际油价的下跌,沙特在中东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加之国内什叶派的蠢蠢欲动,内政外交都让沙特倍感焦虑。而往日亲密的盟友此时也跟敌人走得亲密,显然再指望不上。这种情况下,沙特拿老对手开刀,争夺地区领导地位也并不是奇怪的选择。

  “沙特的搅局似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让伊朗背上了攻击他国外交机构的罪名,”殷罡说。没有了美国的插手,中东局势在沙特的挑头下形成了火药味十足的阵营对立。巴林指责伊朗“持续地、公然地、危险地干预”海湾和阿拉伯国家的内部事务,并称对沙特驻伊朗大使馆的袭击是“对保持整个地区安全与稳定而言非常危险的宗教政策”。

  沙特制造的中东地区乱局,除了传统的教派冲突外,又增添了争夺美国青睐和国际事务参与度和话语权的因素,使得矛盾进一步升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两方阵营的对立也使得这些矛盾日益明显化,沙特和伊朗都有意利用某种势力来消减对方的力量。

  ★内外较量 前路未知★

  伊朗显然是不想做出过激回应,破坏与西方好不容易修复的良好关系,保持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地位。但沙特还没达到“搅局”的目的,是不会轻易放弃这一次机会。那么,危机会上升到开启整个地区冲突洪流“阀门”的地步吗?

  一些关键的地缘政治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对政治解决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地区问题恐怕是雪上加霜。“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也可能借此得到喘息机会,使得反恐局势进一步恶化。俄罗斯《报纸报》网站刊文指出,中东地区的冲突恐怕会带上越来越浓的宗教气息,这也将降低围绕本地区最尖锐的冲突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同时美欧等国还没有打消在中东地区扶植代理人,以实现自身利益的一贯理念。俄罗斯也看到了其中的机遇,抛出“愿意在需要的情况下充当调解人”的信息,背后试图借机强化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目的并不难猜测。

  中东内部的砝码目前看来明显有加重的趋势。此次冲突中,沙特和伊朗都表现出作为两方阵营领导者的号召力,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本地区的势力角逐中。田文林表示,沙伊的关系会呈现“短期激化,长期缓和”的趋势。英国广播公司指出,沙伊交恶无疑是给和平进程敲响的丧钟。德国《柏林日报》认为,中东正面临重新洗牌。

  目前的危机暂时似乎是可控的,但又能可控多久呢?美国《市政厅报》警告,“前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以一些国家卷入并且每个人选边站开始的。”全世界或需警惕“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