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领域明显上扬 上海经济“半程跑”收获转型红利

14.07.2015  16:46


  盘点今年经济“半程跑”成绩,上海速度与全国速度,很可能再次产生交点。

  曲线相交来之不易。1992年-2007年,上海GDP年均增速领先全国2个百分点;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上海率先进入经济新常态,直至2014年,GDP年均增速落后全国0.4个百分点。

  其实,今年一季度,不仅落后0.4个百分点的差距依然存在,而且上海的GDP还回落至了“6速”。不过,随着二季度的强劲发力,上海经济发展再次提速。经初步测算,预计上半年上海GDP增速将显著高于一季度,不仅可实现预期目标,还有望赶上全国半年增速。

  解读上海上半年经济运行各项核心指标,可以发现,这轮增速回升,不是短期提速,而是有新增长动力驱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新常态下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可望以‘提质增效’,成为全国‘双中高’的稳定支撑。”这是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分析报告提供的判断。

  上扬曲线的引领意义

  从今年一二季度经济走势看,上海在多个领域都出现明显的上扬曲线——

  工业领域,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0.1%,上半年由负转正,其中六大重点行业增长势头明显。

  投资领域,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预计超过8%,增幅比一季度快5个百分点左右,而在上海世博会之后,上海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在3%-5%左右。

  先行指标,二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与购进价格当月同比降速均未见扩大,且在今年5月末出现了自去年8月以来的首次止跌回升。

  工业和投资增长乏力,是多年来抑制上海经济增速的主要短板。今年上半年,上海经济“短板”发力,抬高底部,为稳增长奠定基础。工业和投资的稳健增长,预示着全年经济增长可以达到预定目标。

  上半年上海经济回暖过程中,第三产业引领支撑作用更加突出。预计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0%左右。当基础稳固后,上海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优势尽显,第三产业有效拉动经济增速整体提升。

  就业是新常态下判断经济增速是否处于合理区间的关键指标。由于就业指标具有滞后性,一季度当上海GDP滑入“6速”,虽然当时就业保持稳定,但忧虑仍存。二季度随着经济回暖,就业形势继续向好:上半年上海新增就业岗位34.2万个,完成全年目标的68.4%;到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比减少1.5万人。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综合处负责人表示,从全国看,目前就业情况比2007年GDP增速达到13%时还要稳定,上海的情况更是如此,充分印证当前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近日指出,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公认的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标来看,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专家指出,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是反映中国经济走势的一扇窗,从半年走势看,上海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且主要指标回暖程度更进一步,不仅为全国稳增长做出贡献,也预示着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前景可期。

  数字复苏背后的含金量

  上半年两个季度,上海经济运行走出先抑后扬的轨迹。那么这样的回暖,是否只是偶然,含金量到底高不高?

  两组指标可以佐证上海GDP增速的含金量。上海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回落的同时,上半年上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1%,保持去年以来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上海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来自服务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带动,来自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占总量的80%,来自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财政收入增长,合计贡献财政收入增量近七成。

  企业效益是另一有力佐证。今年1-5月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对外投资股权收益占利润比例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占比大幅增长,表明实体经济回暖明显。“这体现了上海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质量效益也在进一步提升。”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阮青表示。

  新动力能否及时补缺,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关键。今年以来,在上海,随着改革开放红利加快释放,积极因素和新兴动力快速集聚壮大,既成为当前稳增长的支撑,又为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后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海氛围渐成,各类市场主体充满实干精神。上海自贸区,已然是创新创业最热的热土,到6月底,自贸试验区共新设各类企业2.1万户。在自贸区实验改革引领效应带动下,1-5月上海全市新设企业数增长12.1%,新增注册资本增长73.2%。

  值得关注的,上海“外向型经济”优势进一步放大,在国际市场复苏缓慢的背景下,上海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指标逆势成倍上升。上半年上海合同外资同比增长1.3倍;半年对外投资预计增长5.8倍,其中对发达经济体投资额、并购增资投资额和民企投资项目占比均超七成。

  更为重要的是,对比上海经济的逐步向好,“民生体感”同样明显。预计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继续跑赢GDP增速;半年CPI涨幅预计在2.4%左右,温和上涨的物价减轻低收入者负担,也有利于各项政策措施施行;半年上海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并不以能耗和污染为代价,一季度上海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9%,到6月底PM2.5浓度平均值同比下降1.8%。

  新常态下上海的“先行经验

  上海经济回暖,并非顺水行舟。

  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旧突出。1月份全国CPI跌破1%,一开年,人们就感受到由需求不足带来的寒意。

  对于上海,今年开局同样压力重重。制造业转型阵痛加剧,进出口贸易增速受国际环境不景气影响继续下滑……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今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经济运行,积累增长动力。上半年,上海面对困难与挑战,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抓突破,累计发布实施130项左右的举措。

  回顾每一项重大政策举措,可以发现,它们都与今年以来上海经济回暖各方面表现密切关联。正是围绕国家政策措施的主动作为,把改革开放红利转化为上海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成上海经济运行逆水行舟,渐行渐稳。

  稳增长领域,上海巧妙抓住速度与质量的平衡点。上半年轨道交通、越江通道、新型城镇化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全面推进,世博、迪士尼、虹桥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从年初大幅下降转为半年增长9.8%,上半年重大项目完成进度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重心聚焦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这些有效投资,使上海投资的带动效应显著,新增投资,不仅拉动GDP增长,更促进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今年以来上海“促改革”的突破口,强化制度创新,成为上海深化改革的鲜明特色。今年上海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要求,加快落实深化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完成自贸试验区扩区及相关管理体制调整完善工作,在新扩展区域全面推行负面清单模式。

  产业结构调整,是上海在经济新常态下坚持多年的举措,今年,上海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意见,为“调结构”注入新的内涵。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契机,上海一手抓新产业新业态,一手抓落后产能淘汰,为经济结构调整腾出更大空间。“全年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比上年目标增加1倍,上半年启动实施项目已经过半。”上海市经济信息委总工程师原清海表示。

  “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转型创新带来新的积极因素累积,使得上海经济在全国经济增长版图中的位置前移,特别是上半年全市税收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对全国税收增长贡献达到30%。这些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政策措施的切实有效。”阮青表示,除了经济运行指标,今年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科创中心建设22条意见及时出台,也为全国适应经济新常态提供了上海的先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