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关注+个性化帮困 学校保障新生顺利入学
19.09.2014 03:20
本文来源: 东华大学
两张表格一通电话,让鲁甸马家心宽了
马同学,一位自信而独立的云南籍高考生,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我校录取。小马家在鲁甸山区,有兄妹三人,仅靠一亩地种烟叶烤烟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计。在等录取通知书的那些天,父亲就为大儿子几千元的学费犯了愁,他自己患有肾炎,老伴又体弱多病,烤烟收入也得看收成年景,最多一年不过五千多元。
7月底,小马拿到了让全家兴奋不已的录取通知书,和通知书一同寄到的还有两张表格,一份是困难学生认定表,一份是助学贷款申请表,这让小马一家知道助学贷款可以解学费之急。
8•3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千里之外的学校迅速开始了对云南昭通地区学生信息的排查,在大一新生中有8位来自云南昭通地区,所幸大部分学生离震中较远,受灾不重。和东华其他新生辅导员一样,纺织学院刘云芸第一时间拨通了震区大一新生小马同学的电话。地震时家中有明显震感、房子出现开裂、父母多病家庭困难……细心的小刘老师仔细询问了小马和家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帮困入学的相关举措。
小马同学说,刘老师的电话让他和父亲都松了口气,父亲还想着灾后过段时日继续打些零工,为自己和在上小学的弟弟多攒点生活费。拿到这两张表格,接到刘老师的电话后,马家父子的心总算宽了不少,儿子入校前,没那么愁了。
据了解,学校设有专门咨询电话,安排专人值班,及时解决学生及家长反映的问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积极联系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企业及其它社会团体,通过募集和购买两种方式准备了充足的帮困物资。
入校时、入校后,爱心不断温暖随行
据悉,在9月13日2014级新生报道当天,学校松江、延安路两校区的“绿色通道”保持畅通,师生以热情温馨的服务迎接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到来。通道具有四项功能:第一,为无法缴齐学费、住宿费及代办费的同学办理缓缴学费手续和校内助学贷款。第二,爱心物资赠予,每个走“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均获得一张“爱心券”,凭券可到学校慈善爱心屋免费自选生活学习用品。第三,每个独自到校报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在慈善爱心屋“亲情驿站”免费给亲人打电话报平安。第四,提供帮困政策咨询。小马同学原先担心的宿舍床上用品的问题,在他走“绿色通道”报到时,就得到了解决。
学校早在暑期就已在校园网、易班、微博、微信等平台向新生宣传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并着手制定了实施细则,完善有关措施。特别是在东华大学官方微信上,继暑期先后推出“迎新季”“新东华人”“入学报到准备”等一系列贴合大一新生需求的栏目后,又分别以“奖、助、勤、补”为题,详细介绍学校在奖学金、学费补助、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四方面的政策,让新生未入校门,先入“校圈”,校方微信平台上“自学”“求问”者早就提前“闹忙”了起来。学校还早早地将校方微信二维码随录取通知书送达全国各地新生手中。
此外,在新生入学第一周,学校即启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认定工作,学生上网提交困难申请与相关证明材料,各学院组成困难认定小组,网上线下同时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开学后,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后的生活水平,学校向食堂拨付物价补贴,稳定菜价,确保开学后学生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市场价格上涨波动而降低。国庆前夕,学校还将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发放慰问金。在医疗保障上,学校将为所有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统一补助居民医保费用。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家庭困难新生和家长想到的、正在担心的问题,学校不仅为新生提前考虑,并且采取了精心的措施,做了细致的安排:宿舍生活用品、饭卡、浴卡……就连“儿行千里通报平安电话”都写在了工作安排簿上。
祝福学子们在温暖的东华校园里收获更多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本文来源: 东华大学
19.09.2014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