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育两个孩子? 二孩父母育儿圈分享心得

12.03.2016  13:04

  “如何养育两个孩子?”身为二孩父亲,复旦博士、亲子专家付小平在一个经验分享平台上开设了这门直白又实用的课程,很快俘获大量学员排队求干货。

  没理由不火啊。自从国家全面放开二孩,不少家庭兴奋不已,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意想不到——有独生子女以逃学等方式胁迫父母,以抵制二宝降临;不少家庭在二孩降临后日渐焦虑,双宝“争宠”怎么办?

  于是,记者围绕付小平及他的育儿圈,接触到大量二孩父母。他们中,有将照一张几世同堂的全家福作为自小梦想的人,有当妈上瘾以至想生4个才满足的人。从二孩准备到出生,从手足之争到和谐共处,他们各种吐槽、教训以及方法论,核心就一条,“二孩攻略”最要紧是“软着陆”。

  小宝出生前,大宝来取名

  作为两个闺女的母亲,70后程虹开了个“优妈帮”微信公众号,已吸引2万余妈咪聚集,其中一半以上有二孩。

  程虹对其中一位母亲的焦头烂额印象深刻。这位母亲刚发现自己怀孕时,第一反应是“不能告诉儿子”,她担心正上初中的儿子会分心耽误了学习,于是采用“鸵鸟政策”。儿子平时住校,每周回家一次,未必留意母亲的变化。直到怀胎7个月,母亲觉得再遮掩不住,才告诉了儿子。

  这位大宝顿时懵了。正值青春期,而他作为家庭一员竟最后一个知晓,强烈的不被尊重感,令他与母亲持续冷战,还把气撒在弟弟身上。“只要小宝刚睡着,儿子就把电视机打开,音量调高,小宝被吵醒,我又得起来哄睡……”身心俱疲的母亲向程虹大叹苦经。

  与其“鸵鸟”越做越被动,不如像付小平未雨绸缪。

  付小平夫妻是“单独”,多年前就铁了心要生两个。心想事成,头胎女儿和二胎儿子,分别在2007年和2013年诞生。二宝的降临与大宝虽间隔6年,但付小平对女儿的心理建设早就开始了。

  “伊伊啊,今后你一定会有个弟弟或妹妹的。”各种明示暗示,仿佛话讲多了,便成了无以回避的现实。

  待女儿3岁上幼儿园,付小平有一天对她说:“来,咱们给未来的弟弟或妹妹取个小名吧!

  女孩可认真啦,煞有介事考虑多日,然后对父亲讲:“要不,我们叫他(她)小雨吧?

  “好,就叫小雨!

  此后3年间,小雨作为一位暂时“虚拟”的人物,在家庭中始终享有其地位。吃水果、切蛋糕时,家长都会提醒伊伊,“别忘了给小雨留一份!”潜移默化中,伊伊逐渐有了平均分配的概念。对此付小平颇得意,他多次对讨教者说:“无论能否生二宝,都要弱化大宝理所当然的独占意识。即便是独生子女家庭,这招也管用。

  伊伊给小雨取了名后,翘首以盼,时常催着父母,“小雨什么时候出生,我一个人玩太没劲……

  终于盼来了,伊伊隔着母亲日渐隆起的大肚皮,每天边亲小雨边说:“我等不及了。

  小雨出生的日子有点突然,但伊伊还是在第一时间见证了家庭这一重大事件。

  那是2013年夏,41摄氏度的大热天,付小平陪着妻子去产检,这天距离预产期还有十多天。检查完,医生语气果断,“马上剖!

  毫无思想准备,但即便十万火急,付小平并未落下伊伊。伊伊当时正在读幼小衔接课程,付小平赶紧恳请老师将伊伊送回家,然后让在家备齐产妇包的丈人、丈母娘带上伊伊赶至医院。就这样,在二宝出生后的1小时,伊伊平等地同家庭其他成员一起,与朝思暮想的小雨亲密接触了半小时。襁褓中的弟弟只要稍有动静,伊伊就忍不住去逗,那温馨美丽的情形,付小平一直印在脑子里。

  “吃醋”与“退步

  然而手足之争仍不可避免,其精彩程度也绝不亚于“争宠”。对此,二孩家庭体会太深了。

  宋晓东,公务员,大宝9岁,二宝刚4个月。“大概是攒了许久的人品,终于梦想成真。”他笑言。他和父亲一样,都属羊,他的姐姐则属猪。或许是姐弟情深,令宋晓东一直想复制粘贴,于是在2007年猪年有了女儿,又掐分算秒地在羊年年底有了二宝儿子。如此一来,宋晓东与他亲爱父亲的育儿轨迹完全重合。

  不过在二宝诞生前,夫妻俩曾认真商量过:对两个孩子是否一碗水端平?结果空前一致,“没啥好说的,当然要对老大好”。

  作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高材生,宋晓东喜欢用数字说话:“你想,二宝一出生面对的现状就是分享,和大宝各占父母50%的爱,他不会觉得不合适;而大宝不同,过去分明是100%的爱,如今突然被切掉一块,即使份额再小,对她而言都是‘净损失’”。

  当原本可独占的资源和爱被抢占,多半人的情绪会起波澜,并本能地外化为某种争夺。“但是,大宝与二宝间并非仇人间存着‘敌意’,而更像一种竞争关系。”付小平说。

  古灵精怪又颇有“心计”的小孩,的确将这种微妙的抗衡践行到了新境界。

  程虹每晚要分别给两个女儿讲睡前故事,她有个公平且高效的做法,“谁先上床先给谁讲”。结果两个娃争先恐后飞速脱衣。故事讲完,程虹要亲吻孩子再关灯。先“”一记,亲了大宝,再“啵啵”,亲了二宝。不料大宝立马发急:“妈你怎么能亲妹妹两下?”哭笑不得的程虹只能再把次数补上。

  程虹是很花心思的,她给两个女儿分别起了小名,一个叫“乐乐”,快乐的“”;另一个也叫“乐乐”,音乐的“”。但老二出生后,程虹大量时间在家照顾,为启发老二的听觉和语言功能,高频次地叫她小名。而与此同时,老大已上幼儿园,叫的机会少。结果便是,程虹常对着老大脱口而出老二的小名,老大满脸不悦。这可苦了当妈的,如今每次都要三思而后叫名。

  付小平则突然遭遇了大女儿的“无法自理”。伊伊3岁时能自己吃饭,到6岁时,反而刷牙、洗澡、吃饭都要喊爸妈。这显然是示弱求关注,以“退步行为”来试探父母“今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即便付小平这样的育儿专家,也会不小心犯错。他始终记得,二宝小雨1岁时,有一次举家出游,小雨玩累了,被放在儿童车里睡觉,由外公推着。付小平则牵着大宝伊伊的手走着。遇上坡,付小平生怕孩子外公推着吃力,便下意识松开了大宝的手,上前一步,替代了孩子外公。

  他并未看见松手那刻大宝的表情,总之5分钟后,伊伊开始对母亲和外婆发脾气,不肯走路。这时,付小平方才意识到大宝“受伤”了,忙不迭将她拉到一边凳上休息。

  “伊伊啊,是不是刚才爸爸去推弟弟,你不开心了?

  孩子起初还倔强地摇头。“对不起,爸爸事先没跟你打招呼……”父亲一道歉,孩子瞬间委屈地哭了。

  付小平灵机一动:“爸爸是生怕外公推得太累。其实爸爸虽然推着弟弟,但心里想着你呢!”糖衣炮弹下,大宝立即不计前嫌,破涕为笑。

  有心端平一碗水

  从此付小平汲取教训,在处理二宝间关系时谨小慎微,细节决定成败——

  带孩子外出,从来都是左右手各牵一人;只要其中一个找父亲亲热,另一个必第一时间赶来,付小平遂两腿上各坐一人,以示公平。他说,他有的是耐心,“直坐到他们不愿坐为止”;偶尔,他还会创造机会与其中一宝独处,“交替着来,让孩子有‘VIP’的感觉”。

  但还得谨防“意外”发生。付小平新添了娃,亲友来做客,通常都准备了礼物。付小平早有预案,万一客人只带单份礼物,他会悄悄将自己为大宝备好的礼物塞给客人。随后,客人在付小平的“导演”下,走到女儿跟前:“伊伊啊,刚才只给你弟弟礼物,是为了现在给你一份惊喜,你看!”说着便从身后拿出一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

  然而,“相煎何太急”仍是常态。

  有一段时间,程虹一回到家,两个女儿就冲过来告状。

  “妈妈,姐姐把我从高低床上推下来。”小女儿边说边哭。

  “我根本就没动她一根毫毛!”大女儿又气又委屈。

  外婆双手一摊:孩子关起门来斗,不知门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目击者。

  过往经验告诉程虹,除非整件事情在她眼皮底下发生,否则父母不该轻易当孩子们的判官。于是她对小女儿说:“你摔下来一定很痛,这妈妈知道。但我不在现场,又没有人证,所以我没办法批评姐姐,请你理解。

  说完,程虹故作淡定地走开,留下孩子自己收拾残局。

  其实她一直暗中留意着,果然没多久,便瞥见姐妹俩手牵手玩去了。

  付小平的儿子眼下3岁不到,时常用手去打、捏、掐,包括对亲姐姐。姐姐起初是容忍的,只能哭,但多次之后,她偶尔还手。这是女儿在实践中悟出的道理,“不惹事,但不怕事”。

  付小平觉得,小不忍则乱大谋。亲子、同胞、同伴,是每个人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三大关系,学会处理这三大关系,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任务。对家长而言,儿女间的小打小闹,尽量不第一时间干预,只在关键时出手,这其实是在给孩子创造机会。

  一家儿童艺术学校的校长丫丫也是二孩妈,儿子11岁,女儿4岁。丫丫的自我反省,是从儿子的两个表情开始的。她家男子汉,比不上女儿嘴甜,常是妈妈一回家,女儿就贴上来:“妈妈我好想你啊!”丫丫自然就去亲女儿。后来有一次,她眼角余光瞥到了一旁儿子的表情,“酸酸的,又带点忧郁……

  另一个让丫丫难忘的表情是,那天儿子把妹妹弄哭了,他脸上明显有种快感……

  丫丫此后就特别注意,还跟孩子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长谈了一次。老一辈在帮带孩子过程中,诸多“不经意”。譬如对大宝说,“你都这么大了,该让让妹妹”,或者“你怎么老惹妹妹哭”,又或者是,“哎呀妹妹真是小天才,英语说得比哥哥当时流利多了……

  由于工作的缘故,丫丫接触到大量二孩家庭,她发现两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家长切忌比较,只有当大人明显偏爱其中一个时,另一个才会对被偏爱的人产生反面情绪;尽管出自同一娘胎,但两个孩子的优势、特长往往不会重复,孩子会特地留意另一方的软肋来发展完善自己,这大概就是二孩间的“错位竞争”。

  有一位“一碗水端不平”的家长向付小平求助。为避免相差10岁的兄弟起纷争,这位母亲采取人为隔离战术,将老大送出国读书。结果老大回国时与弟弟甚少互动,形同陌路。

  “既然这样,你何必生二孩?”付小平唯有反问。

  从坚守“丁克”到开枝散叶

  丫丫自己都没料到,曾坚守“丁克”的她,而今居然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程虹则是当妈上瘾,最完美设想是生4个。

  宋晓东也觉得,至少有二孩,才是没有缺憾的人生。

  宋晓东自己的成长,便受益于姐弟情深。他自小享受着毫无偏颇的家庭教育,“爸妈对我们姐弟俩好,在我们整条街上都是出了名的。但父母思路清爽,分得清轻重缓急”。这个家庭注重饮食,早中晚饭,外加夜宵,一天4顿,顿顿现炒,菜不重样。然而宋晓东高三那年,姐姐即将分娩,母亲要去给女儿坐月子,父亲则当车夫。那天,母亲正儿八经通知宋晓东:“儿子啊,明天起,没人管你吃饭了。”宋晓东毫不介意,翌日便开吃校门口的盒饭,考上大学后又转战复旦食堂。虽是由奢入俭,他却觉得“都挺好吃”,并自诩“能讲究,可将就”。

  后来,姐姐作为大学教师,有机会买教师公寓房,但那时尚无房贷业务。父母倾囊而出全款,又一次通知宋晓东:“你大学毕业要买房的话,我们可就没钱给你了。”这一次,宋晓东依然二话没有。

  然而姐姐对弟弟的好,同样毫不含糊。待宋晓东2002年大学毕业2003年买房时,“我清楚记得,130万零128元,姐姐和姐夫也是倾囊而出帮我付首付,还坚决不要我还”。订房时,宋晓东颇犹豫,当时他跟女友(后来妻子)月收入加起来仅6000元出头,而姐姐、姐夫斩钉截铁:“看中了就买!月供总有办法!还有我们呢!怕啥?!

  宋晓东觉得,这便是手足情深,同舟共济。这便是二孩的意义之一。

  不过,未必人人都想明白了。“要不要生二孩?”许多一孩家长来咨询程虹。想生的理由千奇百怪,有被家人催的,有觉得“别人都在生,我也不能落后”,仿佛生二孩是攀比,或没有用足政策会吃亏。

  而二孩真正的好处,恐怕只有过来人才深有体会。程虹觉得,只有一个孩子时,孩子无时无刻不缠着你,你却未必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事实上,孩子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大人替代不了。“对一个孩子而言,一个杯盖都能玩1个小时,可大人陪孩子玩2分钟就忍不住要看手机。”但孩子间的玩耍却“”得多。程虹的两个女儿最近疯狂迷上折纸,当妈的有次凑上去问:“宝贝们要不要妈帮忙?”结果,两个闺女异口同声,“妈你走吧”。

  丫丫则认为,让孩子学会宽容、分享、理解与责任,多子女家庭有着再天然不过的环境。丫丫发现一个奇妙的变化,当她冲锋陷阵去安抚女儿时,儿子会吃醋。但家长若退后一步请哥哥去照顾妹妹时,哥哥反而特别男子汉,“有一次在公园玩,妹妹走哪儿哥哥都紧盯着,特有责任感”。

  甚至有时候,“一碗水端平”之后,手足过于情深,令家长反倒成了那位情绪失范、缺乏耐心的人。那天,程虹叫小女儿刷牙洗脸睡觉,小女儿磨磨蹭蹭,程虹声音略带严厉地下通牒:“乐乐,这已经是第三声了。

  此时大宝窜到母亲跟前正色道:“妈,她还是个孩子,你要有耐心……你走吧,我来!

  如今妹妹眼看幼升小,姐姐比父母都着急,多次问:“妈妈,要不要给妹妹买点练习册?”但程虹始终懒得买。姐姐于是忍不住了,每天回家做完作业,便主动为妹妹制作题卡,选择题、问答题、融于迷宫游戏的数学题等,均为原创,包括那些超出幼升小范围的、诸如“太阳系有几大行星”的题目也在其列,看得当母亲的直汗颜……

  宋晓东的二孩目前还小,但一想到女儿今后辅导弟弟功课时的情形便特别得意,正如宋晓东自己幼时。这何尝不是昨日重现呢?他家有张照片,是他还在襁褓中时,爷爷居中坐着,所有叔伯兄弟堂哥堂姐在内的一张全家福,共计42人。

  他有心收藏着自己家不同时期的全家福。遥想40多年前,还只是父母结婚照,此后,照片上的2人,慢慢成了3人,再到4人,而最近一次全家福,三代同堂,已有9人。宋晓东要争取拍一张四世同堂的全家福,有坐着的、站着的,还有抱着的,要分站好几排……

  他说:“这就是我对开枝散叶、有小家才有大家的理解。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