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教师荣获两项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近日,上海市第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正式颁发,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潘艺林教授荣获一等奖,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曾守锤教授荣获二等奖。这是我校在该项成果奖评选中首次获得一等奖。
潘艺林教授此次获奖专著《从超越到世俗——西方高等教育的当代转型》,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单列学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转型期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的研究成果之一。该研究历经十年,综合运用了文献法、实地调研、案例研究、专家访谈、政策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西方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背景、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与实质进行阐述和分析。成果揭示了当代西方高等教育在质量控制、日常治理、平等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方面的“五个转型”,转而未变的地方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研究表明,以多样性著称的西方高等教育从超越走向了世俗,虽然曾经的独立、高雅已被各种世俗流行的东西所笼罩,与育人、学术、良知、公平等大学宗旨有所偏离,但独立探索高深学问的精神气质犹在,其传统与根基未变,依然能够肩负起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法担当的责任,非常值得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参考、借鉴。孙艳丽、汤立群、胡宝林等老师作为成员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曾守锤教授此次获奖专著《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研究与实务》主要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社会背景下,当流动儿童进入处处充满社会排斥的城市社会时,他/她们将面临怎样的困境?遭遇怎样的压力?结果会怎样?为什么有些流动儿童适应良好,而另一些却适应不良?二是学校在促进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中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在开展流动儿童及其家庭的介入和干预中,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和策略?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上海市第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的评选活动于2014年3月启动,经各区县、各高校推荐,专家评选,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并网上公示,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统一颁发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