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两岸建设三年计划出炉 13公里有轨电车美景尽收
未来三年,浦江两岸的公共空间将构筑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交通、慢行交通于一体的交通网络系统,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实施公交优先、慢行优先、绿色优先,积极倡导慢行交通和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徐汇滨江地区将完成慢行通道约2公里,前滩地区完成慢行通道建设约6公里。沿江有轨电车总体规划和一期建设将启动,范围为浦西徐浦大桥至南浦大桥,总线路长约13.1公里……《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近日公布,其中有多项建设计划与市民出行及休闲活动密切相关。
沿江建12处公交枢纽工程
自2002年启动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以来,两岸地区初步形成集旅游、文化于一体、交通便捷、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了重点推进关乎市民生活、城市形象的滨江公共空间建设,有关部门特制订这部三年行动计划,其目标是在黄浦江两岸地区构筑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水上交通、慢行交通于一体的交通网络系统,提高交通出行效率。根据行动计划,徐汇滨江、前滩滨江等慢行空间系统工程至2017年基本建成。新增沿江公交线路工程2015年完成。沿江地区12处公交枢纽工程至2017年基本建成。计划还显示,黄浦江两岸将打造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重点围绕滨江公共空间、服务设施、交通系统等三个方面展开规划,实现从徐浦大桥至杨浦大桥滨江空间基本贯通。交通系统将形成“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集约低碳、畅达便捷”的一体化滨江交通系统,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的网络联动。而公共空间则构建连续的沿江开放空间和向腹地辐射的纵向空间,有机串联公共活动组织、公共设施与景点,形成相对完整的空间开放系统,确保公共空间贯通和公共活动的连续性。
自行车通道与轨交实现对接
未来的浦江两岸,将结合腹地功能、设施布局、景点分布和交通站点,构建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网络系统,将户外活动从腹地引向滨江,形成连续的游憩路径。加快建设自行车交通体系,辟建自行车专用道,合理布局自行车租赁点、休息驿站,并与轨道交通、大型交通枢纽站实现“无缝对接”。积极推广步行交通,依托两岸沿江公共活动空间贯通的优势,积极宣传鼓励市民步行出行,加强步行专用道建设,实现沿岸交通方人性化的出行环境。
此外,结合公共设施、主要景点、活动场所等同步配建公共停车、公共卫生等市政设施。公共停车方面,期内重点推进前滩、南外滩、杨浦滨江、徐汇滨江等区域公共空间停车设施,其中前滩地区约650个车位、南外滩地区约400个车位、杨浦滨江地区约150个车位、徐汇滨江地区约1300个车位,总计约2500个停车位。
启动沿江有轨电车总体规划
新辟或调整公交线路覆盖公交空白地区;新辟滨江线路串联轨道交通站点、轮渡码头等;优化延伸外围公交线路至滨江。期内新增浦西徐汇滨江至南外滩地区、浦东东昌路至前滩地区等公交线,实现沿江公交基本贯通;优化北外滩、徐汇滨江、浦东新华民生、世博前滩等4个区域常规公交线网。
根据行动计划,期内启动沿江有轨电车总体规划和一期建设,范围为浦西徐浦大桥至南浦大桥,总线路长约13.1公里。据预测,以目前的路网来看,这段有轨电车线路可能走龙吴路-龙腾大道一线,但也有可能延伸龙腾大道,完全沿黄浦江走。无论走向如何,相信都有利于缓解目前龙吴路的交通问题。
中山南路地下通道明年建成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中山南路地下通道工程将于2016年底完成。据悉,中山南路地下通道竣工后将向北过复兴东路与外滩隧道相连,成为连接虹口区和黄浦区的过境通道。该工程位于外滩金融集聚带南外滩地区,北起复兴东路,南至会馆码头街,全长1.242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下通道、地下空间开发及地面道路等。地面道路改造后,中山南路双向10车道将调整为双向6车道,与地下4车道一起发挥分流过境交通的作用。而路面空出来的地方,将让给公共绿地和滨江空间。
此外,在地下一层还将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北起新码头街,南至公义码头街,全长0.38公里,地下空间与西侧董家渡地块、东侧复兴地块联系,总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通过地下步行系统,整合周边商业地块、中山南路人行过街及地下商业配套设施。
来源:解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