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丝专家考察台山 探寻广府华人海丝第一港

15.05.2015  17:30

  昨天(13日),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到台山广海镇考察。考察后他表示,广海湾是广府华人华侨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所在地,建议将江门作为华人华侨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广府侨都”。

  在江门市、台山市文物部门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黄伟宗一行先后探访了原广海卫城所在地,寻找古港口遗迹,了解历代海岸变迁情况,查看尚存的明代古城墙,并来到海永无波公园,考察了这里的“海永无波”摩崖石刻和烽火台。

  广海湾最早的登陆活动可追溯至南北朝

  “广海湾应该是华人华侨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所在地,今天的考察使这一证据链更加完整,更坚定了我的这一判断。”黄伟宗表示。

  “广海湾作为港湾历史悠久。”黄伟宗介绍,资料显示,早在南北朝时代,北朝的燕王冯弘之子冯业,经高丽乘船沿海南下,就是在广海湾登岸,后归顺南朝,被封为新会太守,其子与俚族首领洗英成亲,冼英就是人们熟知的洗夫人。

  同时,南北朝时代先后在广州建光孝寺、在曲江建南华寺的印度和尚智药三藏,也是在台山广海湾登岸进入中国大陆的,登岸时还在广海湾种下普提树。

  “宋元崖门海上大战时,广海湾也是其争夺要地。”黄伟宗表示,从宋至明清时代,政府均在广海湾设巡检司,相当于海湾管理机构,由此可见,广海湾自古以来就是南海的重要港湾,是海内外交通和通商要津,也即是海上丝绸之路古港。

  “不虚此行,来对了!

  黄伟宗介绍,18世纪中叶,西方发现金山而掀起采金热和“卖猪仔”(即契约华工)现象之后,四邑广府人出海不可胜数。至今在澳大利亚亚拉腊市淘金地铜像的碑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向阿拉雷特市(今亚拉腊市)的创建者致以崇高的敬意。1857年,一支700人的中国淘金队伍,从中国珠江流域南部的广东四邑地区出发,4月抵达澳大利亚。他们用扁担挑着全部财产,头戴苦力帽,辫子盘在头顶……” 这段时间出国的契约华工约有300万人,从广东各口岸出去的占了七成以上。

  “从这段史料看来,这700人的淘金队伍写明是从四邑地区出发的,四邑地区最大最古的港口是在广海湾;而这段时间出国的300万契约华工中显然广府人占了多数,所以可以初步确定,广海湾是广府华人华侨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所在地。”黄伟宗说。

  “海上丝绸之路既是海外人走进来也是中国人走出去的路。现在有关外国人乃至华人华侨从海外走进来的遗存较多,但中国人怎么走出去、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遗存较少。寻找广府华人华侨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的意义也正在于此。”黄伟宗说。

  沧海桑田,广海镇的古港口所在地已变成繁华的街市,但黄伟宗仍表示“不虚此行,来对了!”他说:“今天看到的广海卫的遗迹,‘海永无波’石刻、烽火台、古城墙,这些都是江门是华人华侨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的重要见证。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暨南大学教授、博导、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王元林,暨南大学教授、统战部副部长赵晓晶参与考察。(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