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东隧道将恢复"双通" 10万份指南205块告知牌引导分流
原标题:延安东路隧道今恢复双向通行,交通参与者与管理者在封闭期间互动延东封修:“不可能的任务”完成了
交警提前准备205块告知牌,在隧道封闭当晚统一揭幕。本报记者张海峰摄(资料图片)
东方网12月25日消息:再见浦东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储建国,与年初时的状态截然不同。
那时他拿着交警反复调研后制成的交通出行指南不时拍着脑门:“每天3.8万辆次的车从浦东开到浦西,延安东路隧道承担了越江最大车流量。这样一条隧道封闭施工大半年,等于堵住了最大‘动脉’,交通怎么搞?”
今天延安东路隧道重新开通,回首这大半年,他笑着说,尽管越江桥隧和连接道路都出现流量增加的情况,早晚高峰也有所延长,交通类警情小幅上升,但车速变化不大,拥堵情况好于预期,秩序也平稳可控。
在陆家嘴上班的白领陈琪的状态同样发生了变化。延安东路隧道刚封闭时,他天天“倒计时”盼着重开。如今隧道通了,他却有了新打算:每天提前半小时出门乘地铁,准时还省油钱。
延安东路隧道封闭大半年,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如今不仅任务完成,还带来一些不曾预料到的改变。
如何引导分流
10万份指南205块告知牌,预判很重要
“这大半年的交通变化基本和我们的预判一致,提前准备做得好,结果就比预期更好。”回顾这大半年,浦东交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李钱龙说,“事先准备真的很重要。”
李钱龙所在的二大队主要管辖小陆家嘴及周边交通,今年1月他就参与到延安东路隧道封闭的交通组织工作中。
交警和隧桥管理公司统计出每日实际车流量和连接道路的通行情况,根据走向测算分析这些车辆可能的分流途径,得出结论是“人民路隧道将成为主要代替线路”。
“要把信息告诉市民,引导他们向交通压力相对较小的地方走。”交警部门制作了10万份交通出行指南,提前发放到沿线居民家中和办公楼中。交通部门还将信息与导航公司共享,让他们准备更新服务信息。即使隧道封闭之后,交警也安排协管员拿着服务资料守在隧道入口,发放给那些导航客户端没有更新的司机。
除此之外,交警提前准备了205块道路告知牌,在隧道封闭当晚统一揭幕;此后又从外围到小陆家嘴核心区陆续设置了20余组电子信息屏,从杨高路、居家桥路一路设到隧道入口前,实时告知越江隧道交通情况。
马路上的交警也有意识地引导车辆向更便捷的越江设施通过。在延安东路隧道封闭后的前半个月,人民路隧道流量一直平稳,一个月后却出现了80%的增量。“这说明驾驶员得到了我们的信息,同时也在实践中自我判断。”储建国告诉记者,交通管理是一个动态互动的过程,交警在关注市民出行,市民也在观察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这样的互动中,管理部门既通过信息分享引导市民合理出行,也在提前预判整体交通情况,以便更合理地安排勤务力量,调整路政设施:“过程基本跟我们预判一致。”
如何疏导拥堵
信号灯人工干预,道路“小修小补”
3月14日,隧道正式封闭。当天早高峰,从源深路到世纪大道,周边区域多设了50多个疏导岗,交警、协管员屯兵一线。值守警力则通过监控视频关注各个交通节点动态。尽管如此,当天不少驾驶员仍有些“茫然”,他们普遍反映越江时间至少增加了半小时。
“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持续了一个月。“所有道路重大改变的第一个月,交通会相对‘乱’,但一个月后就会逐渐显示出该有的规律和秩序。”李钱龙告诉记者,初期措施显现效果后,常态化管理更需要科学和严格。
每天交通高峰时段,距离小陆家嘴区域10公里外的浦东交警支队里同样忙碌,数十个大屏幕上滚动着东昌路、浦城路、陆家嘴环路等道路的画面。上午8时30分,3辆公交车接连驶上东昌路,占据大半路段。浦东交警总队路设民警石英华随即在电脑里输入字符,等绿灯再亮时,比上一次多出5秒,三辆公交车悉数通过。
“越江13条公交线路,除了取消、缩线的,其余10条全部通过东昌路进人民路隧道。高峰时公交车‘接龙’走,后面小客车就等得久。”石英华告诉记者,上海的信号灯系统虽然能根据流量自动计算调整时间分配,但周期是以三个信号灯来计。东昌路、浦城路路口一个信号灯周期是180秒,等到信号灯自动调整已是9分钟后:“早晚高峰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人工干预,机动性更强。”
根据观测到的信息,交警在道路上做了一系列“小修小补”:东昌路上增加一根可变车道应对车流潮汐式变化;通过移动中心隔离设施,让世纪大道往人民路隧道方向多出一根车道……
这样“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方式,让原先新增的50个岗位缩小为30个,节约出30%以上的警力机动排堵、执法。
隧道封闭之初,交警部门曾预测,交通组织改变带来的车流聚集会使违法量上升,而违法停车、随意变道又将加剧拥堵。为此,交警设置电子警察,根据道路实际状况设置临时停车时间,超过3分钟以上就要被拍摄。电子警察上岗,违法停车渐渐减少,且重复被罚的车辆很少:“大多数驾驶员都知道了,在这些区域里不能乱停。”
如何控制流量
最快的最好的,都不如最适合的
“延安东路隧道封闭之前,大家都担心上下班可能要多用一个小时,我就改乘地铁了。”陈琪告诉记者,这大半年里他和身边同事的确像交警所预料的那样,不断在摸索自己出行方式:有人换乘公交,有人提前出门,也有公司提供错峰上班方案。交警部门的测算也佐证了这一点:比起隧道封闭前,高峰时段越江车辆整体流量的确在下降。
交通中道路资源是几乎不会变化的常量,车辆可以成为变化最快的变量,人们的出行方式则是起关键作用的“不确定因素”。“我们一直想强调一种出行理念,最快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储建国说,关键是如何引导人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让“不确定因素”向有利整体交通的方向倾斜。
在一些驾驶员看来,陆家嘴的停车位颇为紧张。但此前同济大学针对陆家嘴和香港、伦敦、纽约等城市中心区展开调查,得出的结论让李钱龙有些惊讶:以车位数与区域工作岗位数的比值,陆家嘴远超其他地区”。“就算陆家嘴再造一个有3000个车位的停车场,很快也会被停满。”李钱龙说,资源之间的博弈不是无休止地满足需求,而是找到最佳的“匹配度”:“如果通过综合管理服务措施让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交通就会整体趋好。”
从12月25日起,陆家嘴环路、东泰路等小陆家嘴区域主干道的路内停车位将全部取消,一方面将更多的道路资源还给交通,另一方面也通过提高出行成本鼓励更多驾车人多样化出行。今年10月诞生的陆家嘴金融城环线,如今已成不少上班族的换乘代步工具。
“交通有个自适应过程,参与者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出行节奏。管理部门则要通过预判,引导整体出行更合理,保障道路畅通和安全。”延安东路隧道封闭,让交通参与者与管理者深度互动,既使“不可能的任务”得以完成,也成了交通管理和参与理念转变的一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