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行以至诚 爱满东昌  ——写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建校60周年之际

24.08.2014  19:50

办学就是办文化;学校的未来在于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发展。

今年是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建校60周年。在学校60年征程中,最富有的成果,就是文化价值观的积累,以至于出了与众不同的“范本”——《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学校文化价值观的表面形式是一句句文字表达,其内涵阐述是一段段的文字描述,重要的是,它引导教育工作者本着对教育本质的“至诚”追求,在教育过程中主动学习、深入思考、自觉实践。

如今,学校文化价值观的内容及其内涵大家已熟稔于心。在赞赏学生或批评学生时,这些词句常常会从唇齿间跳脱而出,令自己平添底气;在撰写各种文章时,这些词句会自然地跳跃于脑海而灵光乍现,进而文如泉涌;在各种场合的发言交流时,这些词句会不期然蹦跳出来,而成为独到的思考点,或成为自己观点的有力支撑;甚而在东昌“春晚”中,有的小品也因了这些热词才出彩,使娱乐陡然有了严肃的内涵和积极的意义。

学校就是一座文化家园。东昌中学形成的文化价值观,为学校的未来提供了哲学思考和科学理性乃至愿景憧憬的依据。

 

学校原名上海市东昌中学,成立于1954 年,当时由杨葆生任学校筹备负责人,1956 年陈毅市长委任其为学校副校长,主持校政。校名取自于1952 年设置的东昌区区名,而这个区名则取自始筑于1928 年的东昌路路名。“东昌”,两字寓意“浦东昌盛”。(图片来源:文汇报)

 

东昌中学1982 年被认定为区重点中学,1993 年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办学,改名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现为浦东新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图片来源:文汇报)

文化是现在、未来办学的溪水

  东昌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办学境界,文化是“无形之手”、“有形造化”。

  学校曾开展的文化价值观讨论整整一学年,每位老师就学校提出的“八个价值观”纷纷发表了自己看法,并引用了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加以佐证,这场讨论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后来在去年举行的“我们的文化价值观”第55期东昌论坛上,由吕雅俐老师主持,张鼎文、赵向杰、张锦花、宣燕沁、程俊珠、张延青六位老师主讲。

  党总支书记张延青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闲谈中,一位教师谈起要参加某项评审,正为材料的准备而苦恼,我随即将历年来珍藏的学生写他的故事以及他自己写的“我的教育故事”、“十有精神”等征文发给了他,七八年累积的资料,有近二十篇。他细细读了每一篇,惊讶于自己曾有过那样独特的想法和充满热情的实践,以及深刻自省的反思。他说,从中发现了自己一以贯之的某种追求与坚持,并进行了梳理总结,使得申报工作圆满完成。至今,我仍能清晰地忆起到当时的情景,这位老师那种对自己有了新发现的快乐让我很受感染,而同时我的快乐也并不亚于他。学校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能真正为老师的思考、实践和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这是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立足现在:文化价值观的“今生

学校通过校训所释放的文化信息,构建以静态视觉环境为主体的学校育人文化。如:东昌中学内“行以至诚”的校训石,学校文化价值观宣传牌,师生诚信格言宣传板,还有以校训为信息的学校宣传或媒体模板等学校形象设计,以及通过教育活动所形成了“东昌十有精神文集”、“金爱心师生故事专辑”、“九个一的诚信活动”、“师生格言集”和“我们的文化价值观”等,每时每刻无不在哺育着每位东昌人。

 

东昌中学内“行以至诚”的校训石

经过多年提炼和实践,东昌建立了学校文化价值观系统,主要表现在——

一是校训:行以至诚。 它是东昌文化价值观系统的核心。“至诚”出自《中庸》的“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将“至诚”与“尽性”联系起来,使“”落在“”上,而“”就是人的“本性”,由人的“”支配。

二是教育观:为了学生未来健康生活而教育。 这是教育本质的要求,也是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诉求。

三是学生观: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好的潜能和努力。 学生是学校的存在理由,教师因学生而存在、因学生而成才。学生的品行习惯、学习能力与对自己未来的追求,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教育。

四是教师观:相信每位教师都有工作好的愿望和努力。 就学校而言,在现有的条件之下,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精神追求、理想实现,建立互信、民主、平等的管理文化,是东昌教师观的应有之义。

五是课程观: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丰富知识及真实体验的重要载体。 东昌的课程,如何实现其在育人中的应有价值,需要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理解、把握课程对学生未来健康生活的价值。学校要依托课程方案和计划实现育人目标,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教育目标。

六是教学观:努力让学生在“个性互动”的课堂中有最大收益。 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部分,只有让课堂文化的建设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让课堂模式的完善成为符合学生发展的有力支持之时,课堂才会使学校文化延续,才会使学生得到有意义的学习。

七是质量观:实现符合学生身心和认知规律的绿色质量,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多元质量。 东昌教育兼顾学生的今天与未来、兼顾学生的全面与特色、兼顾时间与效益,使学生在健康快乐之中实现近期目标,为未来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八是管理观:诚信为基础,信任为前提,管理为指导,和谐为目的。 学校管理是学校运行不可缺的重要部分,如何实施管理,是能否将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前提。

蓝图描绘:走向未来的“再生

如果说“课改东昌”、“诚信东昌”、“有爱东昌”、“人文东昌”是学校的今貌,那么师生心中的“理想东昌”、“未来东昌”、“梦幻东昌”、“精品东昌”,就是学校的未来。

到东昌100岁生日的时候,原本是花季的我们那时应该是年近花甲的退休人士。参天的树木也算是百年古树了,也许会有慕名而来的游客来合照。校墙应该还是那朝阳的红,不过会因为百年校庆,被重新粉刷,在阳光下璀璨。那时上海中心肯定已经建成,但说不定世界中心正在建造。学弟学妹悠然地散步。想到这些,心里不禁有些砰砰的激动,和期许的幸福。到2054年100年校庆,我们再次来到东昌爱的古城堡,就见大大的红色横幅:幸福,在东昌。这是《幸福,在东昌》的作者高二(2)班学生陆同学的未来畅想。

高一(1)班学生邬同学展开想象:60年后的东昌,校园可能比现在更大、更美,各种文体设施更加齐全,足球、篮球、兵乓球、唱歌、跳舞……有种种爱好的同学,都能在学校里找到满意的活动场所。希望那个时候的教育制度更宽松,那么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小了,老师教得更从容,学生学得更透彻,更像是平等的学术交流的氛围,师生关系更平等、更融洽。60年后,2074年,东昌中学120周年校庆,那时,七十多岁的我们,头上不再有董事长、局长、普通工人、职员的标签,大家再次在东昌校园聚首,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大家可能都要带上毕业照才能认出彼此吧。

未来教育之向往,科技组李老师笔下的“改革图”是——

改革一: 取消师范学院的近亲繁殖模式,教师从各行各业中招取,只要符合教师的招聘要求,任何行业的人才都可以成为教师,这样就避免了教师知识的单一化,改变其业务能力的局限性,做到“文理兼备、一专多能”,给学生以更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改革二: 取消统一高考,采取考级的方式,由用人单位进行考核招录,改变以往统一考试的模式,由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拔人才,更具有针对性,避免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同时也能各取所需、各尽其才。 改革三: 取消文理或加试科目,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例如培养金融类人才,根据金融的知识需要安排教学内容、课时、考核方式;制造类人才根据生产加工制作、设计、销售、营销等需要安排合理的学习内容,做到针对性强。 改革四: 教学模式主要采取实践教学兼顾理论教学方式,重实效,例如数学要改变算题的模式,要把学习放在解决问题中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现在“算死题、死算题、算题死”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改革五: 可以有多种办学模式,取消统一办学模式,可以有私塾类、网络类等等模式,做到灵活多变,适应不同的学习需要,做到节约社会成本,“事半功倍”。 

 

 

办一所有品质上品位的品牌高中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校长赵国弟

东昌办学的60年历程,既体现了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进程,也呈现了东昌中学品质持续优化、品位步步提升、品牌渐渐确立的行程。

站在新的起点,东昌的未来在哪里?学校在“诚而自觉特色发展”——东昌中学2011年至2015年学校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坚持“至诚”的教育理性,依托华东师大和陆家嘴金融区的优势,把东昌中学建设成能促进每位师生自觉进步和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品牌学校。

坚持“至诚”的教育理性,这是东昌办学品质内核。“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东昌教育品质的持续优化,它必须站在“立人”的高度,用“真诚、真情、真心、真行”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所能,全面育人。秉教育“至诚”之性,力教师“至诚”之行,育学生“至诚”之心。

提升东昌办学品位的重要策略就是依托华东师大和陆家嘴金融区。华东师大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不仅能在高品位上谋划学校发展,而且能帮助东昌教师实现应有的专业高度;陆家嘴金融区是亚太金融中心之一,有着丰富而独特的金融实践和人力资源,能为东昌师生金融素养、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上品位的金融环境和资源支持。

品牌建设是东昌人对于“至诚”教育理性的永恒追求,也是未来东昌成为金融教育特色高中路径的必然选择。

  东昌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阅读原文

 

来源| 文汇报  编辑| 董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