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学子创业团队 让穿"软猬甲"的梦想变现实
上海热线讯,在当下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如何寻找创业创新的机会?东华大学的创业学子会告诉你,哪里有人们的生活需求,哪里就有创新创造创业的机会。比如,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一定都知道"软猬甲"这件宝贝,黄蓉穿着它不仅可以刀剑不入,动作还非常轻盈灵活,飞檐走壁丝毫不受影响。如今,这原本只在小说中才有的宝贝真实出现在我们身边,不仅可以看到,还能买到。
而说到这一切,就不得不提一提东华大学创业学子——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14届硕士毕业生马飞飞和他的创业小伙伴们。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团队发挥专业特长,在东华"纺织"这块金字招牌下埋首深耕,率先在国内研制出新型柔性防砍服、防刺服,并已成功推向市场,用行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作出了生动的注解。
说到防砍服、防刺服,许多人可能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些"特别的衣服"是用来抵御匕首、刺刀、砍刀等尖锐利器对人体的伤害,最大限度保护人身安全。然而目前,相对于日益成熟的防弹技术,国内防刺防砍服领域产品相对较少,虽然市场有卖,但是产品产品不是采用硬且笨重的金属插片,可穿着性能较差,就是采用高性能纤维,价格相对较高昂。
能不能研发出一款真正的新型"软猬甲",刀砍不进刺不穿,又能满足人体对服装柔软轻便等穿着需求呢?这个现实问题被从小喜欢钻研的马飞飞敏锐地逮了个正着。3年前,在研究生导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王新厚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马飞飞承担了新型柔性防刺材料的研究课题,一心想要学以致用的他就这样一头扎进了柔性防刺防砍服的研究世界。
如果说最初的马飞飞还只是想做些有实际意义的研究,那么,东华大学提供的创新创业精英俱乐部高级研修班、KAB创业俱乐部等实践锻炼的潜移默化,则让科技创业的种子在马飞飞心里渐渐生根、发芽。一年后,他不仅顺利完成柔性防刺材料方面的毕业论文,而且放弃到手的Offer,与同伴联合创办了上海圣甲安全防护科技有限公司,真正走上了把让"软猬甲"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创业之路。
咬定科技创业不放松 立根原在"纺织"中
和不少同龄人转行创业所不同的是,马飞飞和小伙伴们从创业伊始就认定了纺织科技创业这条道,觉得自己所学的纺织专业也 "大有可为"。"纺织不只是织布穿衣那么简单,它里面有大量高科技成分。就拿防刺防砍服来说,什么样的材料既轻且柔还透气,什么样的结构才能保证刀砍不烂刺不破,这些都是我们在研发中一个个啃下来的'硬骨头',真正拥有了这些核心技术,我们才能在科技创业的路上走得更有底气、更稳。"
据了解,马飞飞团队所研制的防刺防砍服,摒弃了国内安全防护常用的金属插板等厚重材料和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等高成本材料,转而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分子复合防刺材料,不仅其安全防护性能达到我国公共安全行业最新标准《GA68-2008》的各项指标要求而且能够达到美国高能量水平防护等级一级。更重要的是,服装重量较传统同类产品减轻约20%,厚度降低约30%,透气性也有极大改善,并且几百元的市场售价也更加亲民。"这只是小小的进步,但在危险突然来袭时,一件轻柔的防刺防砍服能起到救人性命的关键作用,这也是我们团队这么拼的主要原因吧。"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业方能走更远
正如马飞飞所言,这个团队也蛮拼的。科技创业不同于一般创业之处在于,创新成果的诞生要历经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无数不眠之夜的洗礼,更要历经从小试、中试到批量生产的无数考验,最终还要推向市场并为市场所检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新型柔性防刺防砍服"飞入寻常百姓家",背靠母校这棵大树,马飞飞团队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对产品进行着更新换代。从最初单一的警用外套,到堪称"贴身侍卫"的内穿防砍服,服装在隐蔽性、柔软性上进一步提高。团队还成功开发出西服、夹克、羽绒背心等商务用柔性防刺防砍服系列,这些衣服看上去与普通服装没啥不同,其实内里大有玄机。就拿羽绒背心来说,就连帽子也都具备防刺防砍功能,真正是保护从头开始。目前,团队开发出的防刺防砍服已经被上海保安总公司批量采购,大量散客如经常出差人士、政府机关人员、保镖等普通人群也通过线上渠道进行购买。此外,随着泛户外风的兴起,该团队以户外爱好者,军迷爱好者为突破口,开发出适合涉外探险、露营野宿款式的防护服装。
对此,王新厚教授表示,当初鼓励马飞飞他们从事柔性防砍防刺材料研究也是出于为人身安全服务的目的。"我们培养学生就是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这是我们学校,也是我们学院的优良传统,学生的科研成果能真正惠及老百姓,作为老师,我很欣慰,也很高兴。"据悉,东华大学单是纺织学院,仅为研究生搭建的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平台就达55个,实践育人已在学校蔚然成风。
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马飞飞坦言,身为一个草根创业者,凡事都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闯过来。创业至今,最困难时也遇到过连员工的工资和办公用房的房租都发不出、付不起的情况,但他和同伴们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社会不缺有想法的人,却缺付诸实践并不断坚持的人,我们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除了发自内心的对创业的那份兴趣与热爱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在瞄准市场需求,哪里有市场需求,哪里就有我们大学生创业的机会,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去培育市场需求,刺激新的消费热点,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凭借这些,我们的团队能在创业路上走得更长远。"
身为研究生导师的王新厚教授同时也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党总支书记,对于大学生创业,他表示,学生依托专业创业,自己做过研究、有体会、有成果,有利于为创业打下良好的专业根基,这应是工科大学生创业的主流。但大学生创业毕竟经验有限,推广平台有限,制约了存活率,如果政府能够体制机制更活,提供更多更广的成果推广平台,会更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持续发展。此外,他还认为,大学生创业需要多方协同支持,鼓励"教师+学生+社会人士"协同创业的模式会更有利于学生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