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各行业的腐败:粮站趁糠 点心店趁肉汤
18.02.2015 21:27
本文来源: Shanghaif.Cn
我们这一代人,大都经过建国初期、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这三个时期。那时候,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十分贫乏。如今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那困难时期的歌谣,又怎能忘记呢?
那时候,物资紧张,买什么都要票,买布要布票,买米要米票,街上就流传这么一首歌谣:“提油瓶,带布证,匆匆来到大街顶。店员一看无对证,青暝实在无路用。”那时候,各行各业有自己近水楼台的好处:“电厂趁光,粮站趁糠,百货商店趁妆,点心店趁肉汤,教师趁纸擦脚仓(屁股)。”
说来说去,还是干部最吃香—“要嫁嫁干部,工资无一百也八十五,住宅大厝双头护,厝内有针车补衣裤,出门有脚踏车省辇路。”
经济上不去,想要出风头,难免出洋相:“少年家,勇健健,三领衫,两领献。手表不走挂过瘾,脚踏车未坐先漏链。”
为什么那时人会那么穷,关键问题在于生产力上不去,“作是牛声马吼,分是捧升捧斗”,“公家牛用在扛,公家厕所作池塘”。
有歌谣形容社员出工劳动情景:
“少年的卷烟卷不煞,
查某放尿跟归割。
老农气甲六六蔡,
生产队长梅敢喊。”
评分时,“为着争一厘,吵甲鸡头啼”。
就有俗语说:“多牛踏无粪,多人无埭困。”
那时,安溪的剧作家诸葛辂先生在剧本《蓝溪风云》中有这么一句歌词:
“那是包产来到户,
社员干劲大提高。
作好作歹不要紧,
各人的田失各人顾。”
幸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走上了幸福路,农民“承包责任制,越做越好势,收成无处下”,商人“车轮滚滚,纸字归卯捆”,然而,那时期的歌谣至今仍令人酸鼻,让人记忆犹新。
本文来源: Shanghaif.Cn
18.02.2015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