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外墙被喷砂覆盖,业主未经申报违规施工,外滩老建筑裹“新衣”难“呼吸”

30.04.2015  20:30

广东路102号挂有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 网友供图  

本是留着历史沧桑感和百年风雨侵袭痕迹的外滩建筑群,却被丑陋的喷砂大面积给覆盖了!”  

日前,一位专程前往外滩领略万国博览建筑群历史风貌的网友发现:外滩广东路94-102号历史建筑正被“裹上新衣”,承载着百年历史的花岗岩外墙已难觅岁月痕迹,心痛不已。该网友拍下的照片在网络热传,引发历史建筑保护呼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副教授疾呼,历史建筑保护不应推“面子工程”,应尊重建筑生命价值。经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核查,该工程为未经申报违规施工,目前已送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停工。  

区房地局:已下停工整改通知

网友冀东骊人拍下了广东路94-102号历史建筑被喷上涂层的照片。照片显示,建筑物已有一半外墙呈灰色,原有的米黄色花岗岩墙面正被“吞噬”。记者昨天赶到广东路四川中路时,这栋建于1914年的原三菱洋行上海分店的5层建筑,几乎已全部披上崭新的厚厚“灰色外衣”。  

据了解,该建筑于1999年9月23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保护类别为二类),同时也被文物部门列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现该房屋的产权人为李某(私人),承租人为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晋公司)。大楼两扇门及门楣上标有“中晋合伙人俱乐部”“中晋1824”字样。  

按相关规定,类似工程施工前需向市、区政府部门或业主单位直属部门进行申报,如未经申报进行施工属违规行为。黄浦区政府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发现,区政府并没有收到过类似申报,房屋使用人未经报批擅自对建筑立面进行喷涂施工。  

昨天,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前往施工现场察看,发现该建筑南立面和西立面已施工完毕,现场无法联系到管理人员。经与产权人李某的代理人潘某取得联系后,下午2时再次来到现场,对中晋公司现场负责人孙某进行了现场告诫,告知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送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立即停止施工。产权人也根据已签订的租赁合同,要求中晋公司立即停止施工。  

市房管局、市房管局历保中心、市文化局、市规划局相关人员及相关专家也到现场察看。目前,业主方和中晋公司已被要求在停工的同时,将相关情况上报市房管局、市规划局、市文化局。黄浦区房管局将会同区文化局约谈相关企业负责人,并报请市有关部门,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进行跟踪处理。  

不科学的涂抹,加速风化影响寿命

这件不透气的“新衣”,将给老建筑带来怎样的隐患?曹永康解释,这种涂料被称为真石漆,又称为液态石,主要采用石粉配制,应用于建筑外墙的仿石材效果。然而对于历史建筑来说,这种具有一定厚度的涂层,不仅令老建筑丢失了真实性和时间感,还会令原有的墙体加速风化。  

涂层将覆盖建筑原来表面的花岗岩石板,别说石板上的风雨痕迹,就连板材间的线脚和缝隙都会被完全遮盖。不仅如此,这种涂层粘性强,老建筑就像牢牢贴上一层不透气的外衣。受到天气温差影响,建筑也是需要‘呼吸’的,透气性受到影响,水汽无法排出,原来的花岗岩外墙会加速风化。外墙里面的一些构件也会加速腐朽,久而久之就会开裂脱落。”  

建筑经历风霜,墙面产生破损,难免修修补补留下疤痕。“许多人觉得这种不统一的疤痕很难看,不愿意接受这种视觉上的沧桑,所以愿意在上面盖一层。但这种遮盖只是暂时解决不统一的问题,长时间来看,对建筑的寿命是有影响的,甚至加剧它的衰老。”曹永康说。  

据了解,目前对历史建筑外墙维修和保护中使用清洗技术已成熟运用,相对多年前采用的喷涂工艺清洗的方式,不会改变原外墙的颜色、材料及外观,而更为保真。有专家指出,未经论证、不科学地涂抹,对历史建筑将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历史建筑“健康安全”排在首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常青,多年来一直关心外滩区域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作为国内知名的历史建筑、历史文化保护专家,常青认为,首先,应当明确这幢房子是否属于历史保护建筑,如果是历史保护建筑,按照上海市的有关规定,业主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装修、改造,都需要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否则就是违规。常青说,我们要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遗产作为地标和纪念物予以整体保留和再生。老建筑的再生需要经济、社会、文化诸多因素的综合权衡,但目标和前提必须明确:要把历史遗产交给后代,留给未来,而不是在我们手里中断。  

记者在外滩一带沿南京东路、江西中路、中山东一路、九江路、广东路走访发现,被涂上真石漆或其他涂料的历史建筑不在少数,其中一些建筑外墙已有部分脱落、开裂、起泡的痕迹。根据《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虽然明确优秀历史建筑所有人对建筑的修缮义务和责任、应遵守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修缮技术等规定、施工许可等,但并没有对修缮方式做出明确规定。“对于历史建筑外立面处理的保护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仍有人觉得干净、焕然一新才是老建筑修缮后应该呈现的面貌。由于历史建筑数量巨大,修缮工程的审核和监管也不能够全部覆盖,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到位,许多业主甚至绕过原有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故意违规、违法,直接通过更省钱省时的途径快速处理。即便造成了破坏,像真石漆这样的涂料也已无法无损地从原来的墙面剥离。”曹永康说。  

曹永康认为,历史建筑保护应是多层次的,其中建筑的健康安全应排在首位,也就是怎么让建筑安全地“活得更久”。“但在保护的过程中,平衡各种需求并不容易,有时追求‘好看’和‘健康’就存在矛盾。这时,就应该用更专业的方法、材料进行处理,普通建筑的方法可能不适用。”  

曹永康,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先后主持了百余项建筑遗产的调查、勘察、保护与修复工作,包括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与单体建筑的修复设计、重要遗产的考古与复原研究、传统建筑的再创作设计等。代表作品有:上海市徐汇中学崇思楼修复设计,上海明代徐光启墓原状考古与复原研究,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天师洞震后抢修设计,上海市第四中学启明楼维修加固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工程馆、新上院与总办公厅修缮设计,川沙古镇保护与活化设计,绍兴吕府保护规划与单体修复设计,上海高桥西街保护与改造设计、新西兰达尼丁市兰园设计等专题。  

来源:《新民晚报》 2015.04.30 A3版  

原文:外滩老建筑裹“新衣”难“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