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中心和人文学院联合举办“世界读书日”特别讲座,推动经典阅读工作常态化
4月23日,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里,教务处通识教育中心和人文学院精心组织了两场“一师一课一本书”讲座,并于晚间18:30在钉钉平台同时开讲。两场讲座吸引了500余名校内外师生参与其中。人文学院院长陈忠教授为同学们导读《集体行动的逻辑》和《风险社会》,人文学院中文系陈成吒老师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方达老师以对谈方式为学生解读《道德经》。
陈忠老师在讲座中介绍了《集体行动的逻辑》和《风险社会》两本书中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为现代社会步入“风险社会”做出了解释,并对风险社会的现象做了分析,将作者对风险社会的集体形成的思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与总结。
对谈式的讲座旨在以两人不同思维角度的碰撞与补充,带领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经典文本。陈成吒老师与方达老师的对谈式讲座从贴近生活的疫情防治切入,分析与讨论了《道德经》中的一些观点与问题,对《道德经》与全球化、与未来世界的联系另辟蹊径的做出了分析。随后,两位老师通过梳理历代思想家对《道德经》的评价,结合当下诉求,引出并深入探讨“新子学”的内容,为讲座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次的两场线上读书云讲座将学生进行了分流,更大程度上吸引了不同爱好的学生参与经典阅读,学生们参与积极,反馈良好,在世界读书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真切地参与到阅读中来,了解并热爱上读书,尤其是读好书这一行动中来,提升全面素质,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雕琢出更丰满更饱和的内心。
“一师一课一本书”系列讲座是本学期伊始,由通识教育中心牵头,联合团委、团学联、人文学院等单位,立足元旦学校发布的《上海财经大学2020年度通识经典阅读推荐书目》,邀请通识名师开设通识经典书目导读的主题讲座。旨在带领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们同读一本书,共学一门课,深入发掘书本的价值、真正理解知识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启发同学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实现深度阅读,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将经典阅读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不仅要“读好书”,更能“读懂书”,助力学校育人目标实现。
目前,该系列讲座已推出8讲,吸引了2749人次参与,其中不乏兄弟高校师生,收到了各方参与人员的好评与讲座精进建议,拓展了教学育人的深度和广度。18会计学3班陈璐璐同学说:“陈忠老师以理论解释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结合事实,让人受益匪浅”。上海政法学院教师涂立贤认为对《道德经》与疫情防治、全球化、逆全球化等问题的关联解读,非常精彩,让人获益良多。且这种学以致用、《道德经》的现代解读,给学生上课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助益其更好地成长。云南大学教师孙柏林表示,讲座以在线直播对谈的方式进行,通过解读经典文本来阐释其当代价值,又面对现实,非常精彩,值得借鉴和尝试。且就文本具体解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面对《道德经》或者其他经典文本的当代价值问题时,除了关注“外王”之用,因古今所面临问题与处境并非一致,当代之治多需综合诸家之思,我们也应多关注其“内圣”,也即自我修养方面的意义。
未来,通识教育中心将持续推进“一师一课一本书”系列讲座,鼓励通识课程教师发掘已授通识课程与经典阅读的关联,将经典阅读融入通识课程讲授过程的同时注重第一课堂之外经典阅读以文化人效果的溢出。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经典阅读示范和指导作用,倡导“深度阅读”,着力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彰显“高校经典阅读”的“高”之所在,推动经典阅读工作常态化、纵深化。
(供稿:常诚、申婕 供图:申婕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20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