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志愿者里有个22岁同济女博士 用专业范儿“捡垃圾
2018年的夏天,对于张予馨来说永身难忘。这个22岁的同济大学土木专业女博士从全球17万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俄罗斯世界杯的志愿者,和她一起的有18个中国人。在斯巴达克球场服务的150个小时里,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谢谢”,做得最多的是垃圾分类。她说作为一个球迷,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服务过世界杯,为它欢呼和呐喊,十分幸福。
录取率千分之七
张予馨是德国队“铁粉”,经常逛德国队贴吧。“当时是2016年7月,我看贴吧吧主在说申请2018年世界杯志愿者的事情,问大家有没有兴趣,可以网上申请。”张予馨当时就心动了。“如果能近距离感受世界杯,这个机会挺难得的。”张予馨出生于1996年,2012年进入同济大学土木专业的直博生,今年已经读博二了。“我当时想趁着读书还有时间,可以试试,不管能不能申请上,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以后学业越来越忙,也不一定再有这种机会。”
申请世界杯志愿者的难度,不亚于写篇SCI论文。2016年7月,张予馨先是在国际足联官方网站上填写了报名信息,过了好几个月才收到面试通知邮件,在这之前还经历了一次简单的外语测试。2018年4月,张予馨收到了申请成功的邮件通知。在正式服务之前,张予馨进行了志愿者培训。“我之前没感觉有多厉害,看到公布的数据觉得挺了不起的。”张予馨哈哈笑了起来。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提出志愿者服务申请的一共有176870人,仅1192人被录用,录取率不足千分之七。“我觉得能申请上跟我在学校女足队踢球,特别喜爱足球有关系。他们能一眼看穿你是不是真的热爱足球,能感受到你的真诚。”
用专业范儿“捡垃圾”
“我在斯巴达克球场捡垃圾。”张予馨笑了。“我被分到了生态环保组,主要是提醒和帮助现场看球的球迷们在扔垃圾时做好分类工作。”“俄罗斯以前垃圾是不分类的,观众们也不知道怎么分类,意识比较差。”张予馨说来自中国的志愿者很多都是在机场和球场做引导工作,她却选择了“sustainable”,也就是可持续发展项目。“这个刚好可以和我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我们搞设计的时候很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每天大概要走3万多步。”球场里共设置了90个垃圾桶,张予馨要巡场,指引观众如何垃圾分类,怎么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我们小组一共19个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除了引导,更要捡垃圾。“俄罗斯这边设计了一个机器,可以扫描瓶身条纹码回收各种饮料瓶子,我们主要就是从垃圾里面挑出瓶子来,再投放到机器里。徒手捡瓶子,一天至少要500个。”
张予馨告诉记者,体育场范围内所有摊位的垃圾桶摆放也是她们的工作。“垃圾桶的位置其实大有讲究,科学合理不仅能方便球迷,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这位22岁的女博士特意设计了根据人流量设定垃圾桶摆放位置的模拟软件。“我的专业方向是隧道与地下建筑,研究人群分布和人流估算,用这样的软件来测算垃圾桶摆放最佳位置,效果还挺好的。”
曾效力同济女足队
不包机票,只管工作餐,住宿在遥远的莫斯科郊区,世界杯志愿者待遇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好,近水楼台接触球星也不太可能,“每天早上7点半出门,9点开始服务,晚上10点半下班,回到住宿点已经是深夜了。”不过,张予馨还是乐在其中,因为她对足球的爱打败了劳累。
“我老爸是球迷,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很喜欢看足球,2006年德国世界杯几乎看了所有比赛直播。”张予馨连微信头像都是喜欢的德国队。2015年同济大学成立女足队,张予馨加入了。“成立第二年,我们就拿了上海市大学生女足比赛冠军。”
张予馨已修完了所有博士课程,还拿到了留学基金委奖学金,今年下半年就要去爱丁堡大学开始为期两年的联合培养。她说,不管学业多繁忙,对足球的热爱不会减少,对俄罗斯世界杯的美好回忆也会一直伴随着她。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