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在201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居国内高校第19位

28.10.2014  17:28

QS世界排名评估组织最新公布了2014QS世界大学排行榜,在该排名的所有全球前800余所大学中,国内有27所大学列入排行榜,上海大学处于第501-550位档,在国内高校排名中并列第19位(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这对我校的发展实绩既是激励也是鞭策,同时对我校未来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

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包括主要的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及学科排名,是世界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之一(其他两大排名是英国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和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方法主要从研究质量、教学质量、毕业生质量及国际化四个维度,学术声誉、师均引用、生师比、雇主声誉、国际教师与学生数量六个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2014-2015 QS 世界大学评估指标

一级指标

特征指标

描述

权重

研究质量

1

学术声誉

得分基于63,676名同行评议人评审结果

40%

2

师均引用

得分根据scopus、数据库科研与教师数得到

20%

教学质量

3

生师比

得分基于学生/教师的比例

20%

毕业生质量

4

雇主声誉

得分基于28,759个雇主调查结果

10%

国际化

5

国际教师

得分基于国际教师比例

5%

6

国际学生

得分基于国际学生比例

5%

在2014-2015QS综合排名体系中,上海大学得分29.4,排在501-550档上,国内高校第19位。 其中,“雇主声誉”一项较2013年提升较快,获得53.8分,全球排第278名。我校在学术声誉、师生比、师均论文应用率、国际师资、国际学生几个指标得分较低,排名皆在401名以外。尤其在反映国际化程度的两个指标中, “国际学生数量”和“国际教职员工”得分仅为4.3分和12.1分,和国际知名高校相比竞争力有待提高。此外,师均论文应用率得分12.8分,相较于和我们并列第19的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差距明显。此外,学术声誉在整个排名体系中占40%,我校32.6分的评价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4-2015QS学科专业领域排名中,人文艺术领域得分53.1分,世界高校排名第395,国内高校排名第14名;工程技术领域的分66.7,世界高校排名第267名,国内高校排名第16名;自然科学领域的分65.8,世界高校排名第284,国内高校排名第12名;社会科学管理领域的分65.6分,世界高校排名第247名,国内高校排名第8名。该排名基本反映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工程技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管理领域较有优势,人文艺术领域有待提高,但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通过数据分析, 我校亟需在以下方面着力提高:

第一,提升科研水平,提高论文质量。根据Scopus收录论文数我校2011年为3198篇,2012年为2826篇,2013年2728篇,呈逐年下降之势。重视科研成果质量建设,提高发表论文的篇均影响因子以及高影响因子和高引用率论文的数量势在必行。推进科研管理体制创新,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激励政策。

第二,推进国际化战略,提高国际化水平。学校将以开阔师生国际化视野为抓手,优化战略合作伙伴布局,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队伍建设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校园软文化国际化策略,促进高层次实质性合作。如落实留学上大计划,提高国外留学生的水平和质量;开展海外名师计划、part_time教师计划等政策,有计划引进一批国际知名、有影响力的海外知名教授,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等。

第三,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学术声誉在QS历次排名体系中占40%,面向国际学术权威专家的调查回复,今年全球范围内有63,676名学术同行参与回复。为此要与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多元有实质性的合作,鼓励教师出国参与到高水的国际会议和论坛,促进青年教师出国访学、参与国际项目,支持更多的教授主动参与国际学术事务,增加学生留学海外名校的途径和机会。以及促进上海大学承办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和论坛,加强国际媒体的正面宣传和介绍等。

第四,强化优势学科,促进人文艺术领域学科发展。学校通过高峰学科建设,重点发展材料学、美术学、社会学、电影学四大学科,并通过高原学科计划,夯实其他学科建设,提升各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此外,集中精力推动延长校区改造,集聚影视、美术、数码、新闻等学科资源,打造以电影制作为核心的影视艺术产业集聚区,实现人文艺术类学科的集成和跨越式发展。

大学排名对学校社会声誉的影响巨大,对知名排行榜的跟踪研究非常重要,我们应以积极的姿态和灵活的方式面对和利用大学排名,切实推进学科发展,促进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