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下月将正式对外开放 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7.02.2017  20:04
大世界的中庭大舞台是非遗杂技、曲艺、歌舞和群艺的展示平台。 - 新浪上海
来源: n.sinaimg.cn
大世界的中庭大舞台是非遗杂技、曲艺、歌舞和群艺的展示平台。

  大世界即将在下月正式对公众开放。重开后的大世界将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民俗、民族、民间”为主题,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在如今大世界的四层老建筑里,种类多样、形态丰富的非遗展示,可谓俯拾皆是。记者日前在这里采访发现,在试运行的这段时间内,一些少人问津的非遗借助大世界这个平台得到了游客的赏识,有非遗传承人认为,大世界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条新路。

   少人知晓的“非遗

   在这里找到知音

  这几天,在大世界二楼的“非遗原生态展厅”内,中国非遗、传统刺绣工艺“顾绣”传承人钱月芳已接待了几拨要与她谈合作的人。“没想到,竟然会有那么多人喜欢‘顾绣’。”她感慨道。

  “非遗原生态展示”定位于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互动、交流、研讨的平台。每个月,大世界会邀请六位国家级或省级的非遗传承人进行持续一个月展示。参观者可以和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欣赏他们的高超技法。钱月芳是本月参与大世界中“非遗原生态展示”的六位传承人之一。她所传承的非遗,正是在上海本地诞生的传统刺绣工艺“顾绣”。

  “顾绣”是啥?明代嘉靖年间,上海有一位进士名叫顾名世,他的眷族后裔精于刺绣,绣品精美典雅、技法独到,因此称之为“顾绣”。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对“顾绣”极为赞赏,称它“精工夺巧……人巧极天工,错奇矣”。“‘顾绣’多取材于古典的山水、花鸟、人物绘画,用比头发更细的丝线加以临摹,成品几乎可以假乱真。”钱月芳告诉记者,经常有观众嘀咕“山水画怎么也能作为非遗展示”。等他们仔细看了,发现是绣出来的之后,没有不对我竖大拇指的。说这话时,钱月芳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一幅看似简单的“顾绣”,至少需要几个月的全情投入才能完成。钱月芳展出的《五牛图》,是她花了两年时间才绣好的。钱月芳介绍,“顾绣”仅用到的针法就有“施、搂、抢、摘、铺、齐以及套针”等数十种,“博物馆、美术馆里展出的只有作品。但即使观众仔细看过了作品,也无从得知‘顾绣’背后的工艺,更难以领会其中的精妙。”而在大世界的展示厅内,钱月芳把织布的针线都带了过来,让参观者能近距离接触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如何用毛笔在面料上勾勒出轮廓,再用细线绣出一幅精美的画作。当游客对“顾绣”的历史和工艺有了疑问,钱月芳当场就能给出解答。

  “顾绣”在大世界展出后,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愿花重金买一件钱月芳的作品。更令钱月芳欣喜的是,还有不少人提出了与她进行合作的意愿。“现在‘顾绣’的传承基本还是靠开班授课和‘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如何让‘顾绣’被更多人了解,其实一直是个难题,也是我多年的困惑。但来到大世界后,我发现,人们对这种同时展示和互动的模式接受度很高,或许这将是让‘顾绣’传承下去的一种方式。”钱月芳打算回去后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与钱月芳有相似感触的,还有来自浙江东阳的面塑艺人陈临华。几块彩色面团经过陈临华的揉搓,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除了展出的几件精美的作品,陈临华还带来了生面团,为参观者现场制作公鸡、花朵等小物件。不少人在看完技艺之后,都希望能找陈临华“学一手”,还有人提出要向陈临华专门定制彩色面塑。

  过去,由于材料的局限性,面塑往往难以完成大型作品。但陈临华经过数百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有效办法提高面材的可塑性,如今大尺寸的人物乃至整面墙的装饰,对她来说都不在话下。“如果能通过大世界这个平台,找到人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面塑的表现力肯定还能再上一个台阶。”陈临华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