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黑车? 多地专车“黑白之争”发酵
CFP供图
2015年元旦假期后的第一周,平常而不平静。继沈阳、北京、上海等地叫停“专车”后,广州在8日公布“‘私租车’涉嫌非法营运,将依法严厉打击”。当晚,交通部表示,禁止私家车接入“专车”平台参与经营,但同时也提出,当前各类“专车”软件为创新服务模式开辟了新的路径。
随着各大城市及交通部的“政策”出台,网络上的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围绕着专车的“黑白”争议不断。中国大城市的出行焦虑在这场舆论风波中表露无疑。
●南方日报记者 谢苗枫
各地叫停专车引争议
广州24小时内“转口风”
在上周最后一个工作日,多个大城市相继叫停“专车”与交通部的积极表态俨然形成了一个舆论热场,当天在新浪微博,该话题即登上“十大实时热搜榜”。截至9日晚上,相关的讨论达到700多万条。
从去年12月底起,上海市交委将“滴滴专车”等专车服务定性为“黑车”。继沈阳、大连等多地叫停专车业务后,北京交通执法总队于1月6日首次公开认定私家车通过滴滴打车以及快的打车软件来提供专车服务,全部属于“黑车”营运。
对于国内多地叫停“专车”业务的现象,根据广州部分媒体的报道,广州交通部门7日还表示暂无计划整治专车,但就在8日下午,广州市交委公开表示,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的(包括利用手机APP、网络、电话等各种手段提供预约经营服务的),可以统称为“私租车”,均涉嫌非法营运,市交通部门都会依法严厉处罚。
当晚,交通部表示,各类“专车”软件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但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翌日,交通部在官网上指出,“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出行更加放心。
不少网友认为,如果将专车一刀切地认定为“黑车”,新兴事物无法充分发挥满足市场需求的作用,对市场发展将是一种扼制。“在大城市,打车难迟迟得不到解决,出租车司机工作辛苦却挣不到钱”,有网友表示,不应一棍子打死专车服务,而应以此为契机,推动出租车行业的改革。
“严打专车”存在误读
专车中有但不全是“黑车”
记者查阅了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交管部门的相关表态,发现这些城市所禁止和查处的是“私家车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专车服务”,在这些城市交管部门的表态和发声中,关键词多集中在“未取得营运许可的私家车、社会车辆”上,有营运资格的出租车辆多不在叫停范围内,也就是说专车中有黑车,但不是说专车就是黑车。
就在一片“吐槽”声中,部分媒体、业内人士及学者在10日展开更为理性的“疏导”。
首先是对广州8日出台的“将专车服务定性为涉嫌非法营运进行打击”的政策,有的媒体除了甫一发声就准确传播外,还在官方微型公众号再次强调“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的才统称为‘私租车’”,“也只有这样的‘私租车’才涉嫌非法营运,会被严厉处罚”。网上流传的“一棍子打死”或者“叫停专车服务”的表述有所偏颇,也对多地政策存在误读。
据了解,专车平台上的车辆主要有两类,一类归租赁公司所有,一类归私人所有,即私家车,目前后者的确占据了一定比例。为了实现所有车辆归租赁公司所有,这些私家车多会将车租给租赁公司,车主再与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合同。“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黑车洗白’,但根据相关规定,这些车辆仍然不具备营运资质,属于‘黑车’。”华南理工大学传播学副教授黄桂萍指出,由于此类挂靠在租赁公司的车辆比例很大,所以在各地出台政策查处“非法专车”时就会引起叫停专车的误读。
对此,不少提供专车服务的软件公司也纷纷表态,提出自己的平台所提供的车辆不属“黑车”。此外,也有专车服务软件公司称“将会对有关租赁公司进行调查,查证情况”。
面对专车中存在相当一部分“黑车洗白”的情况。一位自称是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人士的网友称,目前专车软件经营商所标榜的模式符合交通运输部提出的要求,即车辆来自具有客运资质的汽车租赁公司,人员来自有资质的劳务公司。“但很多人却没有留意到,汽车租赁行业也是进行数量管控的,政府每年向租赁企业分配指标,也就是说汽车租赁市场本身就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哪有人会愿意把指标放在软件经营商那里,让软件公司再扒一层利润?”该网友说。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也表示,目前“专车”之所以能让乘客占到便宜,很大程度上是依赖非法运营的私家车。“如果‘专车’市场真有利润,租赁公司本身就会做。”
专车问题引发行业思考
约租车服务将“有望可及”
专车中存在“黑车”是现实,如何更好促进市场发展、保障出行人安全和利益是讨论的焦点之一。而借着讨论专车运营之机,人们也期待这次多地集中“叫停”的做法能引发对出租车服务的更深层次思考。
不少媒体、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专车”有其局限性,但其能在不足中发展,对应的正是当前各大城市突出的“打车难”问题。换而言之,如果打车不是那么难,乘客怎么会选择“没有安全保障”的“专车”?
多家媒体对此也发表评论指出,比“专车”更该叫停的是出租垄断。据了解,我国多地出租车一直存在垄断经营,出租车司机每月都背负高额的“份子钱”。专车服务兴起后,虽然爆发了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但多家媒体解读,专车只是出租车司机罢运的“导火索”。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是时候取消出租车公司暴利模式了,高额的“份子钱”才是出租车“不拉活”的病根。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出租车垄断经营涉及到出租车运营公司和其背后各方的利益,一直是行业痼疾,专车对其影响也不明显,“但是对其已产生一些触碰”。“其中之一就是使出租车许可类型增多,未来由政府或地方监管部门主导的约租车或面世。”顾大松说。
事实上,顾大松所说的“触碰”,在广州已经“有望可及”。
去年12月17日,广州市交委转发了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并作出解读,称约租车属于出租车范畴,又明确其有别于传统出租车和“电召”服务,从事约租车经营,也应依法取得相关行政许可。1月8日,广州交委在宣布叫停“私租车”后又明确表示,广州市已在国内率先推行约租车服务试点。目前,该市交通部门已完成运力投放的市场调研、组织听证、政府审批等决策程序,现正在全力开展后续筹备工作。
对于这种新兴事物,不少广州市民持期待和欢迎的态度。“一来可以解决之前所说‘黑车’的安全无法保障的问题,二来对于市民,比如老人、孕妇等人群,这样的约租确实值得投放市场。”网友AtXXX说。
那能不能籍此放开租赁市场,打破出租车垄断?
专家认为,政府引导“专车”转向约租车市场始终要解决数量管控问题。王丽梅认为,可以从现有出租车指标中分化出部分指标给约租车市场。“转入约租车市场后,接下来还要考虑价格管控。”王丽梅说,“比如在约租车市场制定最高价和最低价,而且最低价格要比出租车行业高,以保障出租车市场和约租车市场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