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第一案"开庭 "我不代表专车要罚就罚滴滴"
原标题:中国“专车第一案”开庭庭审现场划清与专车界限“我不代表专车,要罚就罚滴滴”
昨天上午,被罚款2万元的专车司机陈超站上了原告席,被告则是开罚单的济南客运管理中心。陈超并不是唯一被罚款的专车司机,但却第一个因此站上原告席。该案被贴上了“中国专车第一案”的标签,备受关注。
然而,庭审的焦点并非公众所关心的“专车是否合法”,而是陈超是否使用了专车软件以及是否收费。因为争议较大,法庭并未当庭宣判。陈超的律师李文谦在庭审后告诉新闻晨报记者,有信心胜诉。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庭审同一天,快的又推出拼车服务“一号快车”。在市场需求爆发的同时,专车却被各地方政府陆续宣布为“非法”。市场和政府、创新和法规之间的这场博弈,谁将是最后的胜利者?陈超案的判决,又能否给出答案呢?
从乘客到司机
在被查处之前,28岁的陈超做专车司机仅仅一个月。他一共接过100多单,每单金额多在20多元,都是通过手机转账,收入共计3000多元。
“专车司机其实只是我的兼职。”陈超对新闻晨报记者说,他其实是从专车乘客转变为司机的,第一次坐专车,颠覆了他对服务的认识。“大概是去年10月,同事推荐我体验一下。车准点到,上车前司机帮着开门,帮拿行李,还递上矿泉水、纸巾,车开得很稳,说话和气,这在普通出租车上,简直不可思议。”那一次体验,让陈超认识到,专车和黑车不一样。“黑车态度恶劣,漫天要价,十几元钱的车程却要五十元。”
2014年12月底,陈超找了一家租赁公司挂靠,然后上专车公司网站申请审核,再接受培训。“整个过程都给人很专业的感觉,比如车子必须是三年内的中高档车,要有足够金额的保险,司机要有三年以上驾龄。甚至连细节也不放过,比如上车、下车每句话该怎么讲,车里要备纸巾,还要有矿泉水等等。客人还可以在网上对司机作出评价。”
培训一个星期后,陈超开始接单拉客。
被当黑车处罚
今年1月7日,陈超从济南市八一银座附近拉两名乘客去西客站,到站下车时,被客管中心的执法人员盘问。随后,执法人员认为陈超非法运营,扣下车辆。那一天,也是济南全面打击“黑车”的第二天。1月6日,济南客管中心宣称对所有专车都将按黑车查处,一经查实,将处以5000元至3万元不等的罚款。1月7日,陈超和另外三名专车司机,在风口中被查处。
陈超不服。他对记者说,当时执法人员只简单问乘客是否通过打车软件叫的车。他和乘客都回答说是朋友关系,但在执法人员的面前,乘客却叫不出他的名字,才改口说是通过打车软件叫的,但乘客拒绝出示手机软件。执法人员继续盘问价格,乘客说了一个“30元”,但实际上双方并未当场结算,是两天之后才通过手机付款的。“既然当时没有付款,执法人员凭什么认定我们之间存在交易呢?”
和其他三位司机乖乖认罚不同,陈超申请召开听证会。然而,听证通知说的公开听证,到现场却变成了“内部听证”,只允许陈超和他的代理律师参加,没有媒体记者、群众代表,更没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2月13日,听证会之后的第三天,陈超收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称,陈超因为“非法经营客运出租汽车”,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2万元罚款”。
对于听证会,济南市交通局相关工作人员后来向当地媒体透露,客管中心认为专车司机有支付凭证,违法的事实没有任何疑议,最后才给专车司机下的处罚决定。
愤而起诉
为了不影响春节用车,收到处罚决定书之后,陈超缴纳了2万元罚款,并取回自己的轿车。但他仍不服处罚,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行政处罚决定。3月18日,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此案。
陈超告诉记者说,作出处罚决定就得拿出证据。“他们说非法运营,证据是什么?另外,为什么罚我2万元,而不是5000元?依据是什么?这些在处罚决定书里都没提到。”
在请教律师后,陈超还发现,济南客管中心,只是交通运输局下设事业单位,不属于行政机关的范畴,并不享有法定的行政处罚权。
在被认定为黑车之后,大多司机都会认罚,而陈超为何要站出来,与客运管理中心对簿公堂呢?
对此,陈超说,自己此次起诉主要针对济南市客管办执法不规范的问题,暂不涉及专车是否合法。“我代表自己,不代表专车。但是专车使得人人有车打,人人都方便。如果觉得好用,每个人就应该为其争取存在的合法性。”
在起诉客管中心的消息经过当地媒体报道后,陈超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多专车司机对我的起诉充满期望,甚至在我打专车的时候,有专车司机主动给我免单。在他们看来,我这场官司赢了,就代表专车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