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与诺奖得主交流 上海为少年科学家搭平台

03.11.2019  18:51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15岁的“少年科学家”、华师大二附中高一学生谈方琳“”了。作为中学生英才计划中的一员,她获得了在“桌布论坛”上和众多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获奖“大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爱探索,乐钻研,在自己喜爱的一方天地里尽情遨游——在上海,和谈方琳一样,有许多“小科学家”“小研究员”正探索着未知世界。

  “少年科学家”受关注,背后其实有社会各界提供的支撑和资源,包括各类创新平台和培养计划。在上海,许多有“科学梦”的青少年,都可以享受这样一片成长沃土。

   搭台

  给“少年科学家”一席之地

  受邀出席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谈方琳的身份是“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一员。其实,上海有一批“谈方琳”。

  “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地区由上海市科协负责。项目开展五年以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共推荐了百余位知名科学家担任导师、执行导师,每年指导来自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七宝中学等十余所高中的60余名优秀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目前累计培养人数达400余人。

  这类平台,在上海为数不少。平日的下午和双休日,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里总是人头攒动,来自大学的教授、研究生和校外、校内的科技老师,都会在这里给“小研究员”们上课——为培育具有创新潜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梯队,上海市教委成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分为市区两级,通过课程培育、课题研究、科学沙龙、参观考察、年会交流等形式为小研究员搭建了开放多元、互动协作、自主创新和亲历科学的平台。据了解,市研究院及各区分院每年招收小研究员超过3000名。每年开展各类人才培养活动2万余人次。

  而在嘉定,一个“青少年科创集散地”,成为华东地区首家专门以青少年科创教育为主题的开放式“科技空间站”。其中提供的创新创业、数字艺术、创玩智造、创玩编程教室等空间和内容,覆盖该区2.4万名中小学生,线上辐射人数则达8万。

  此外,每年丰富多彩的科创比赛,也让“小科学家”们有尽情施展才华的一席之地:明日科技之星评比、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比赛,成了培育科技未来人才的摇篮。。

   架桥

  院士与中小学生“无缝衔接

  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科普大篷车开进幼儿园、小学;浅显易懂的科普课程进入小学、初中;由专家、院士主讲的科普讲座走进高中……在平时,本土的“顶尖科学家”和青少年之间,就有很多直接连通的“”。

  在虹口区,有一个关爱学生成长“彩虹计划”,七大板块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项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获得感”的工程。每周,学生们最盼望的“科普魔法秀”都会在各所学校上演——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和老师们,都会到学校表演一个科普情景剧。看完表演,再做个小实验,亲手体验其中的奥秘,这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田健介绍说,中心和中科大合作的这个项目已经坚持了三年,每周都会走进一所学校,介绍一个科学知识,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在今年的虹口区青少年科技节里,10所学校的1000多名学生分批来到张江高科技园区,走进各个高科技企业,深入学习观摩,了解了许多前沿高端的科技技术。

  在长宁区,学生“走校”参加科技活动已不是新鲜事,青少年科技活动实现全学段覆盖,区少科站的科技教育启蒙渗透到区内每个学生。在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站长姜嵘看来,这源于少科站从顶层设计的一套工作机制,以及对科技教师的奖励保障制度等。

  此外,少科站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微系统研究所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长期合作,一批高校创新实验室也为学生打开了“绿色通道”。每年,由杨雄里、褚君浩等院士领衔的近100名科学家组成科普校园行宣讲团,将“天宫”“蛟龙”、大飞机等近年来的我国巨大科技成果,向全市中小学开展普及宣讲。2018年全年,共开展进校园讲座100场,覆盖全市16个区,惠及4万多中小学生。

   开门

  科研院所成了创新“大课堂

  管之骅是同济一附中IYPT物理社的社长,作为社长,他曾带领队员在第四届华语物理学术论证赛交流会中获得了团体二等奖。

  管之骅对于物理的浓厚兴趣,源自他参与的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在同济一附中结对的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物理学工作站中,管之骅参与了“干涉条纹的神奇妙用——从杨氏双缝干涉到X射线光栅干涉仪”的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他学习到了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也日渐浓烈。

  “创新实践工作站实验项目对学校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同济一附中校长阮为说,“我们对接的是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物理学工作站,工作站组织优秀的科研人员指导中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工作,体验完整的科研过程。学生经历科研的过程之后,在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得到显著的提升。

  从2016年起,上海市教委联合上海市科委开设了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等25家实践工作站和100家实践点,统筹本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注重教学科研与课题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科技实验相结合,组织开展高校开放日、科普教育基地参观、高科技企业参观、科普夏令营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同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航海博物馆等进行馆校合作,将校内校外领域联通,课内课外学科贯通,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接触最新技术创新成果。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龚洁芸 许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