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物理与生命科学“联姻”,浦江学科交叉论坛15年出成果
褚君浩与阮康成在交谈中产生了灵感:能否将中科院上海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的量子点用于生命科学?量子点发出的荧光具有强度高、光谱宽、波长与激发光差别大等优势,能使科学家更好地“跟踪”蛋白质。
浦江学科交叉论坛15周年纪念座谈会昨天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该论坛由上海市科技系统各民主党派共同发起,旨在促进学科间交流。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论坛曾催生国家“863计划”课题,增进了不同领域科研人员的合作。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褚君浩院士介绍,举办学科交叉论坛的构想始于2001年,由九三学社中科院上海分院委员会首倡,因为当时科技部、中科院都提出要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鼓励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开展合作。这一构想得到了市科技党委和其他民主党派的支持,所以从第一届开始,该论坛就成为本市科技系统跨党派、跨学科的学术活动。
令褚君浩欣喜的是,第一届论坛的交流就催生了成果。当时,他做了红外物理学报告,向各个学科的民主党派科研人员介绍国际上方兴未艾的“量子点”。这种由第三、第五族化学元素形成的颗粒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在红外物理领域有应用价值。随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阮康成做了报告,介绍他的团队通过荧光标记,跟踪研究蛋白质的进展。
两个报告结束后,褚君浩与阮康成在交谈中产生了灵感:能否将中科院上海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的量子点用于生命科学?量子点发出的荧光具有强度高、光谱宽、波长与激发光差别大等优势,能使科学家更好地“跟踪”蛋白质。经过进一步的讨论研究,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大学联合申报国家“863计划”课题并获得立项,实现了两个看似不相干学科的“联姻”。
中科院院士、九三学社社员张永莲也认为,学科交叉研究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要。她的研究方向是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的分子基础,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组建了精子健康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集聚了一批生命科学专家和产业界人士,但还缺少其他学科的专家。“生命科学是最需要学科交叉的领域。”张永莲说,“比如我和一个研发纳米材料的科学家交流后,就觉得可以利用纳米材料,把小分子送到靶细胞。”
市科技党委副书记陈龙表示,浦江学科交叉论坛是上海市科技系统民主党派发挥作用、履行职能的重要平台。未来,该论坛和科技系统其他的统战工作,将紧紧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来设计交流的主题,组织各个学科的专家深入研讨,着力促进上海的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