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七不”规范出台 有人点赞有人觉得“七不”不够多
原标题:上海新“七不”规范出台,有人点赞有人觉得“七不”不够多
图片说明:上海出台的新“七不”规范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时隔20多年,于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上海“七不”规范近日翻开新的篇章。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投票征集,上海市文明办于1月10日推出新“七不”规范。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与原有的“七不”规范相比,新版仅仅保留了不乱扔垃圾、不乱穿马路这2条,其余5条调整为车辆不乱停、宠物不扰邻、餐食不浪费、言语不喧哗、守序不插队。
规范推出后数日,引起了不少市民和网友的赞扬,纷纷表示“新规范接地气、时代特征明显”,但同时也引来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不文明行为太多,诸如“广场舞不扰民”、“地铁不逃票”、“不随地大小便”等更多不文明行为也应该被纳入。
对此,上海市文明办相关人士近日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新版本是在传承以往的“七不”规范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而来,而新版规范的提出不仅仅是口号,并不在于数量,更重要的是在于执行力,要使市民入脑、入心,如果列出更多规范,不容易让人记住。
时隔20多年为何要更新“七不”规范?
上海市文明办相关人士透露,“十三五”开局以来,韩正书记提出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到了新的阶段,一定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聚焦市民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促进市民素质的提升。按照这一要求,市文明办开展新“七不”规范的调研和征集。
2015年起,上海市文明办在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广泛征集“市民最为关注的不文明行为”。根据市文明办部署,各区县委办广泛征集市民最关注的的不文明行为,最终评出2015年市民最关注“十大不文明行为”,其中高空抛物、行车途中乱扔垃圾、机动车不让斑马线行人、车辆乱停放、插队不排队、楼道堆物、出境旅游不遵守当地风俗等“榜上有名”,不少也都出现在了新“七不”规范中。
“这其中有市民的意见,也有来自地铁、航空等不同行业的不文明行为信息情况汇总,当时总共征集到117条不文明行为。”上海市文明办相关人士表示。
2015年中旬,市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市少工委又联合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等单位又在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向陋习说不,为文明点赞”征集活动,汇总了上海青少年眼中的“十大不文明行为”。
2016年初,上海市文明办组织专家学者参与,在全市开展“新七不规范”口号征集活动,活动共收集到各类口号100余条,经梳理汇总后,确定了20条备选口号。
这20条规范口号分别是:交通不违法、路口不抢行、马路不乱穿、车辆不乱停、地铁不逃票、饮酒不开车、环境不损害、爆竹不燃放、高空不抛物、行车不抛物、宠物不扰邻、垃圾不落地、绿化不损坏、楼道不堆物、违建不能搭、言语不喧哗、旅游不失仪、餐饮不浪费、诚实不失信、守序不插队。而新“七不”规范就是从这20条规范中通过社会公开投票产生。
这一新规范诞生后,不少网友感慨新“七不”规范“更接地气”、“更符合时代发展”。
对于此次调整丰富的5条规范,上海市文明办相关人士指出,主要迎合城市发展进程的新特点,聚焦市委“补短板”工作,如2016年上海重点工作聚焦在交通大整治,市民关心最多的“车辆不乱停”被纳入其中,而马路不乱穿也仍然保留下来。
有人点赞有人认为规范可更多
“交通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交通领域的不文明行为应该得到规范。”市民李先生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新“七不”规范中出现的“车辆不乱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有不同的理解,“90年代,我们关注最多可能就只是自行车停放,但现在机动车越来越多,小区停车位越来越紧张,交通拥堵越来越普遍,这是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是老百姓感触最深的。
“‘宠物不扰邻’这一条规范很有时代意义。”另一市民代表熊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于2016年新购买了一套住房,但在他居住的小区内,饲养宠物的情况越加普遍,但由此也给一些邻居带来不安全因素,“小区里居住了不少婴幼儿,尤其是夏天,衣服穿的少,特别担心孩子被狗意外咬伤,这些宠物带来的卫生问题也很多,时常能看到宠物随地大小便,尽管物业推出向业主赠送宠物牵引绳的办法,但仍然有一部分居民不愿意去领取。”
还有一名网友“巧克力喵酱”为“守序不插队”这一条新调整的规范点赞,“因为挤地铁、挤公交,媒体都有人骂起来、打起来。”而在前不久,上海地铁7号线新村路站就发生了两名乘客因插队大打出手的情况。
对于这次被调整的原“七不”规范,一些网友认为不应该取消,尤其是“不随地吐痰”这一条争议颇大,有人认为这一不文明现象仍然在公共场所能看到。
上海市文明办相关人士对此指出,诸如“不随地吐痰”等原“七不”规范中被调整的5条,并不意味着这些不文明陋习已经消失,只是代表这些现象相对有所减轻或好转,“如像不破坏绿化、不损坏公物,随着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这些陋习已经大大地减少,已经不再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对于吐痰这类不文明现象,尽管当前在一些中小道路、特定场所内仍然时有发生,但‘不随地吐痰’已经成为公众普遍的认知,深入人心。”
在新“七不”规范推出后,网友吐槽“不文明行为太多,岂止七不,七十不都不够”,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应该将更多社会不文明行为纳入其中”,如“不随地大小便”、“乘地铁不逃票”、“广场舞不扰民”等。
上海将建立不文明行为的发现、报告和处置机制,纳入市民个人征信系统
上海市文明办相关人士表示,新“七不”规范具有集中性、阶段性,是在传承以往的“七不”规范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而来,聚焦市民不同时期反映最为强烈的热点问题,考虑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方便记忆、时代发展等因素,此次新版本仍然推出了7条。
“新版规范的提出不仅仅是口号,并不在于数量,更重要的是在于执行力,要使市民入脑、入心,当前,城市不文明行为可以列出二三十条甚至更多,但一方面不容易让人记住,我们还是希望从小事一点点做起,以重点为抓手,慢慢去突破,这样才能使得社会整体不文明行为有所下降。”
对于一些网友提出的质疑“没有配套的处罚和监管,什么规范都是假的”,上海市文明办相关人士表示,规范推出后,市文明办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开展广泛的实地调研和效果分析,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的要求,继续推出一系列宣传教育、实践养成等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在一些公共场所加强志愿引导,运用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措施,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将建立不文明行为的发现、报告和处置机制,纳入市民个人征信系统。